​【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把握“两条线”“两手抓”护航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要统筹开展特色小镇监测督导和规范纠偏等工作,牢牢守住底线,防止房地产化,防止小镇开发引发政府债务风险,防止土地浪费,防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问题出现。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把握“两条线”“两手抓”护航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02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定位为前提,以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为重点,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规范管理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抓手,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支撑。

特色小镇既是承载高质量发展的载体,也是聚集高素质人口、提供高品质生活的地方。特色小镇对于激发新经济发展活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新时代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特色小镇因“非镇非区”特征而担负着特殊角色,既有望成为践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又有条件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牢牢把握“一条红线”,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实现特色小镇规范发展。特色小镇不同于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主要内涵是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特色小城镇则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从一些地方来看,部分特色小镇建设存在一些乱象乃至走样的情形,出现了一些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概念混淆问题。此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不得将行政建制镇和传统产业园区命名为特色小镇,这就厘清了两者之间的界限,为确保特色小镇规范有序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于各地来说,就是要把握城市功能基本单位这个基本特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融合这个重要特征,以微型产业集聚区为空间单元进行培育发展,主要在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周边等优势区位或其他有条件区域进行培育发展。

牢牢把握“一条主线”,认清发展内在规律,实现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特色小镇的发展要走市场化运作道路,要有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从现实来看,质量不高、特色不显,一些特色小镇对产业论证不到位,产业特色不鲜明、层次低、技术弱,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苗头。因此,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给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要聚力发展主导产业,科学定位特色小镇主导产业,打造行业“单项冠军”。要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叠加现代社区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空间。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以政府有效精准投资为辅的投资运营模式。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提高就业吸纳能力。要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惠及更多市场主体。要开展改革探索试验,努力探索微型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路径。

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规范纠偏,一手抓典型引路。于各地来说,既要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激励,引导更多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学习借鉴,积极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推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也要统筹开展特色小镇监测督导和规范纠偏等工作,牢牢守住底线,防止房地产化,防止小镇开发引发政府债务风险,防止土地浪费,防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问题出现。

作者:北鸣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把握“两条线”“两手抓”护航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2020-10-02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定位为前提,以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为重点,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规范管理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抓手,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支撑。

特色小镇既是承载高质量发展的载体,也是聚集高素质人口、提供高品质生活的地方。特色小镇对于激发新经济发展活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新时代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特色小镇因“非镇非区”特征而担负着特殊角色,既有望成为践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又有条件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载体。

牢牢把握“一条红线”,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实现特色小镇规范发展。特色小镇不同于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主要内涵是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特色小城镇则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从一些地方来看,部分特色小镇建设存在一些乱象乃至走样的情形,出现了一些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概念混淆问题。此次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不得将行政建制镇和传统产业园区命名为特色小镇,这就厘清了两者之间的界限,为确保特色小镇规范有序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于各地来说,就是要把握城市功能基本单位这个基本特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融合这个重要特征,以微型产业集聚区为空间单元进行培育发展,主要在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周边等优势区位或其他有条件区域进行培育发展。

牢牢把握“一条主线”,认清发展内在规律,实现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特色小镇的发展要走市场化运作道路,要有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从现实来看,质量不高、特色不显,一些特色小镇对产业论证不到位,产业特色不鲜明、层次低、技术弱,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苗头。因此,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给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要聚力发展主导产业,科学定位特色小镇主导产业,打造行业“单项冠军”。要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叠加现代社区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空间。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以政府有效精准投资为辅的投资运营模式。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提高就业吸纳能力。要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惠及更多市场主体。要开展改革探索试验,努力探索微型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路径。

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规范纠偏,一手抓典型引路。于各地来说,既要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激励,引导更多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学习借鉴,积极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推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也要统筹开展特色小镇监测督导和规范纠偏等工作,牢牢守住底线,防止房地产化,防止小镇开发引发政府债务风险,防止土地浪费,防止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问题出现。

作者:北鸣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