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在线政务”惠企利民 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出门”
政务服务的任何改进,目的都是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在线政务服务,省去的是繁琐的流程和手续,收获的却是民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相信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必将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在线政务”惠企利民 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出门”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9-12

四川籍务工人员胡志君亮出“粤康码”,返岗复工一路通畅;成都市武侯区市民小张想为新家通上电,点击“天府市民云”便可申请;一家外地制冷设备企业有意愿落户上海金山,全程网办半小时就取得了电子营业执照……在线政务越来越普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6.94亿,较2018年底增长了76.3%,占网民整体的76.8%。同时,各地不断推动在线政务服务转型创新,29个地区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开通了“一件事”集成服务专区,“数字政府”改革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曾几何时,群众去窗口单位办事,往返奔波、反复折腾,电话打不完、公章盖不尽,“证途”变“囧途”,让人苦不堪言。揆诸当下,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即可在线办理各类事务,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在政策引导和现实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迅速发展,最大程度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出门”,在保证政务服务“不打烊”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为民服务的工作效率。

瞄准堵点,提速“网上办”激发市场活力。近年来,“互联网+政务服务”在中国各地深入推进,数字政府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在广东,数字政府在线平台“粤商通”主打涉企政务服务,推出“中小企业诉求响应平台”,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江西,在线政务平台“赣州通”包含医保缴费等数百个便民服务事项,使人们足不出户轻松办事;在北京,首都之窗的一系列便民政策解读在“百度知道”上线,权威解答网民关心的各类问题。《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去年4月30日实施,提出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规范化、标准化编制办事指南,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和全国范围内互信互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在此基础上,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确保年底前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可以想见,未来有望实现“一处办理、处处认可”“一份资料、全国公认”,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更多便利。

瞄准痛点,提速“掌上办”传递民生温度。近年来,“互联网 政务服务”已成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直击企业和群众办事“程序多、效率低”等痛点难点,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除门户网站外,随着中国手机用户人数不断增加,各地各部门还积极探索移动客户端、小程序等新平台,不断建立符合群众需求的服务渠道,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全流程、一体化的“掌上政务”平台陆续亮相,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办事。比如,去年6月,由国务院办公厅主办的“中国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用户可在线办理查询、缴费等200多项政务服务。去年8月1日,公安部正式上线了“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最大程度地简化群众办事流程,通过网站、APP、公众号、小程序,将服务的入口从线下移到线上。如今,群众动动手指就可享受“人在家中坐,事情全办妥”的政务服务体验。

瞄准难点,提速“云上办”推动部门协同。“数字政府”建设,难点是破除“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实现数据的互联共享。政务信息化建设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政务数据,在线服务达到全球领先发展水平,然而这些庞大的生产要素在“互联网+”的改造下并未释放出巨大潜力,仍存在政务“数据孤岛”、政务数据资源碎片化等问题。特别是当前政府服务与治理存在信息整合力度差与流程繁复,不能够支撑政府底层数据及业务流程的一些层面共享,缺少了大量自然人和法人的数据,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桥梁未完全建立。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北京、河北、湖南、贵州等地陆续发布规划,积极推动区块链应用到政务系统中。“政务上链”有助于数字政务更上层楼,凭借分布式协同、身份验证、可追溯、不可篡改等优势,区块链技术能够打通政务“数据孤岛”、追溯数据流通过程、明晰权责界定、实现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政务信息化难题,赋能电子政务,助力智慧政府落地。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务服务的任何改进,目的都是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在线政务服务,省去的是繁琐的流程和手续,收获的却是民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相信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必将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作者:邓卷卷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在线政务”惠企利民 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出门”

2020-09-12 08:36:58 来源: 0 条评论

四川籍务工人员胡志君亮出“粤康码”,返岗复工一路通畅;成都市武侯区市民小张想为新家通上电,点击“天府市民云”便可申请;一家外地制冷设备企业有意愿落户上海金山,全程网办半小时就取得了电子营业执照……在线政务越来越普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6.94亿,较2018年底增长了76.3%,占网民整体的76.8%。同时,各地不断推动在线政务服务转型创新,29个地区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开通了“一件事”集成服务专区,“数字政府”改革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曾几何时,群众去窗口单位办事,往返奔波、反复折腾,电话打不完、公章盖不尽,“证途”变“囧途”,让人苦不堪言。揆诸当下,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即可在线办理各类事务,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在政策引导和现实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迅速发展,最大程度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出门”,在保证政务服务“不打烊”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为民服务的工作效率。

瞄准堵点,提速“网上办”激发市场活力。近年来,“互联网+政务服务”在中国各地深入推进,数字政府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在广东,数字政府在线平台“粤商通”主打涉企政务服务,推出“中小企业诉求响应平台”,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江西,在线政务平台“赣州通”包含医保缴费等数百个便民服务事项,使人们足不出户轻松办事;在北京,首都之窗的一系列便民政策解读在“百度知道”上线,权威解答网民关心的各类问题。《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去年4月30日实施,提出政务服务事项全国标准统一,规范化、标准化编制办事指南,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和全国范围内互信互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在此基础上,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确保年底前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可以想见,未来有望实现“一处办理、处处认可”“一份资料、全国公认”,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更多便利。

瞄准痛点,提速“掌上办”传递民生温度。近年来,“互联网 政务服务”已成为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直击企业和群众办事“程序多、效率低”等痛点难点,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除门户网站外,随着中国手机用户人数不断增加,各地各部门还积极探索移动客户端、小程序等新平台,不断建立符合群众需求的服务渠道,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全流程、一体化的“掌上政务”平台陆续亮相,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办事。比如,去年6月,由国务院办公厅主办的“中国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用户可在线办理查询、缴费等200多项政务服务。去年8月1日,公安部正式上线了“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最大程度地简化群众办事流程,通过网站、APP、公众号、小程序,将服务的入口从线下移到线上。如今,群众动动手指就可享受“人在家中坐,事情全办妥”的政务服务体验。

瞄准难点,提速“云上办”推动部门协同。“数字政府”建设,难点是破除“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实现数据的互联共享。政务信息化建设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政务数据,在线服务达到全球领先发展水平,然而这些庞大的生产要素在“互联网+”的改造下并未释放出巨大潜力,仍存在政务“数据孤岛”、政务数据资源碎片化等问题。特别是当前政府服务与治理存在信息整合力度差与流程繁复,不能够支撑政府底层数据及业务流程的一些层面共享,缺少了大量自然人和法人的数据,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桥梁未完全建立。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北京、河北、湖南、贵州等地陆续发布规划,积极推动区块链应用到政务系统中。“政务上链”有助于数字政务更上层楼,凭借分布式协同、身份验证、可追溯、不可篡改等优势,区块链技术能够打通政务“数据孤岛”、追溯数据流通过程、明晰权责界定、实现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政务信息化难题,赋能电子政务,助力智慧政府落地。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务服务的任何改进,目的都是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在线政务服务,省去的是繁琐的流程和手续,收获的却是民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相信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必将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作者:邓卷卷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