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提速金融对外开放步伐 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大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一系列扩大金融业开放措施的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8月6日,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宣布正式发行首批美国运通品牌人民币信用卡“美国运通耀红卡”,高颜值的“中国红”,配上美国运通经典的“百夫长头像”,让“耀红卡”一上市就持续走红。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扩大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既是优化市场生态、提升行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共同应对当前全球风险挑战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业改革和对外开放。放眼现实,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仅没有因此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进一步彰显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鲜明态度和决心。
扩大金融业开放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力。启动了沪伦通,A股平稳纳入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指数系列,纳入MSCI因子提高到20%彻底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降低资产规模、经营年限以及股东资质等方面的限制;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放宽境外机构投资者本外币汇出比例限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允许外资机构开展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和评级业务,给予外资机构非金融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商资格,债券市场的境外发行和投资主体不断扩大,会计、税收、交易等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启动了沪伦通,A股平稳纳入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指数系列,纳入MSCI因子提高到20%……大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进一步增强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这将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力。
扩大金融业开放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增添强劲引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从取消QFII和RQFII境内证券投资额度管理要求,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启幕、新三板转板上市制度落地等,我国金融市场正以更高效、更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平等对待内外资金融机构,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以实现金融开放。我国金融市场正以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开放姿态欢迎境外金融机构参与,尤其是在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以及彭博巴克莱等国际主流指数相继将我国股票和债券纳入其指数体系,并稳步提高纳入权重的背景下,境外投资者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需求正在增长。资料显示, 5月份,中央结算公司为境外机构托管的债券面额环比增幅为5.59%,达到2019年1月以来新高。目前,不少境外投资者已经将买入中国债券视为长期策略。可以这样说,持续深化的金融改革开放已经逐步建立起外资机构、境外资金“愿意来”的市场环境,外资增持中国债券速度明显加快。
推动金融对外开放既是我国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可以预料,伴随着改革持续深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金融业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不仅可以学习借鉴全球先进管理经验,更快更有序地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森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