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要对城市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具有特色的建筑进行鉴定,能够保留的,就要坚决地保留,让城市中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居住片区等得到保护,使得一座城市既保持了传统风貌的特色,又获得了新的城市功能,成为一座有文化传统特色的现代化名城,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8-29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其中在谈到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时指出,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历史、是文化。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根留住”,这是一以贯之的理念与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把“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原则。此次提出的“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再次强调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极端重要性。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独特印记,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比如,提起苏州,你会想到古典园林;提起杭州,便是西湖六和塔;提起海口,想起骑楼老街……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神也将因此暗淡。放眼当下的城市建设,一些地方因认识不足、意识不强而轻率对待、处置历史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城市开发建中存在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城市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高楼林立,而在于有文化、有精神、有品质。“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守护好“城市之魂”,关键是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因此,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

一方面,城市建设规划要接地气。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古代建筑,也要保护近代建筑,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另一方面,城市开发改造要有特色。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既要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改造和完善现代设施,也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往细里说,就是要对城市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具有特色的建筑进行鉴定,能够保留的,就要坚决地保留,让城市中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居住片区等得到保护,使得一座城市既保持了传统风貌的特色,又获得了新的城市功能,成为一座有文化传统特色的现代化名城,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作者:邢文成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2020-08-29 08:28:45 来源: 0 条评论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其中在谈到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时指出,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历史、是文化。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根留住”,这是一以贯之的理念与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把“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原则。此次提出的“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再次强调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极端重要性。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独特印记,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比如,提起苏州,你会想到古典园林;提起杭州,便是西湖六和塔;提起海口,想起骑楼老街……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神也将因此暗淡。放眼当下的城市建设,一些地方因认识不足、意识不强而轻率对待、处置历史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城市开发建中存在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城市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高楼林立,而在于有文化、有精神、有品质。“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守护好“城市之魂”,关键是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因此,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

一方面,城市建设规划要接地气。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古代建筑,也要保护近代建筑,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另一方面,城市开发改造要有特色。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既要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改造和完善现代设施,也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往细里说,就是要对城市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具有特色的建筑进行鉴定,能够保留的,就要坚决地保留,让城市中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居住片区等得到保护,使得一座城市既保持了传统风貌的特色,又获得了新的城市功能,成为一座有文化传统特色的现代化名城,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作者:邢文成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