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擦亮“金字招牌” 中国市场成外商“香饽饽”
外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稳外资,是“六稳”“六保”的重要内容。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5356.5亿元,同比增长0.5%,较1至6月回升1.8个百分点。7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连续第4个月实现单月吸收外资正增长。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7月,外商在华新设企业18838家,大多数跨国公司持续看好中国、在中国长期经营发展的战略没有变。
世界看好中国,中国赢得世界。资本是用脚投票的,在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下,1至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535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较1至6月回升1.8个百分点,充分说明,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之下,外商挖掘中国机遇、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反而越来越强。而背后动因则源于中国这片热土有长期稳定向好的发展实力、有主动向世界开放的定力、有打造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努力。
中国市场有长期稳健向好的发展实力。全球疫情仍在扩散,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主要国际组织纷纷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党中央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全国上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汇聚成推动经济持续复苏的中国力量。由负转正!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一季度的-6.8%跃升10个百分点。尽管上半年中国经济仍同比回落1.6%,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大幅萎缩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亮眼表现令全球瞩目。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中国市场,必将给各国开辟更大合作空间、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也自然广受青睐。数据显示,7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连续4个月实现单月吸收外资正增长,表明外商纷纷加快在华布局,积极拓展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有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依然严峻的全球疫情,中国始终保持扩大开放的政策节奏,秉持合作共赢的信念立场。今天的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再次瘦身,从2019年的40条缩减到33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出台;第三届进博会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强调:“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面对风险挑战,中国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办法育新机、开新局,为世界各国外商投资兴业持续注入正能量,为全球商品、服务、技术等顺利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商机。实践充分证明,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中国市场,既造福自身,也惠及全世界。对外商来说,选择中国,就是选择未来。
中国市场有优化营商环境的独特魅力。营商环境就是“软实力”,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外资进入中国的“投资指南”。近年来,中国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键”,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成效显著,进一步增强了中国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世界有目共睹。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较前一年第46位大幅提升。“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落实六稳、六保的重大政策举措,为中外企业投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营商环境,开辟新机遇新前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强化问题导向,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朝着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不断前行,中国营商环境必定越来越好,也必将为外商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增添强劲动力。
作者:北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