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三保”补短板惠民生 “三牢”守底线暖民心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更多民生“红利”必将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图景必将不断呈现。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三保”补短板惠民生 “三牢”守底线暖民心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8-24

近段时间,多地接连出炉上半年民生领域成绩单,民生投资快速回升成为突出特点。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惠民生补短板“加力提效”也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之一。记者注意到,近日多部门频频发声“全力保民生”,地方也密集谋划开列新一批民生清单,在加大脱贫攻坚、就业增收投入力度的同时,住房保障、医疗教育、育幼养老等民生工程也将加码推进。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保障民生基本运转,惠民利民政策接连不断,民生改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聚焦增收致富,保居民就业,托牢民生“基本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首要任务。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遭遇较大影响,给就业和民生带来较大影响。各地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在就业优先政策作用下,上半年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相关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开展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提升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疫情对青年人就业影响,强化外出农民工就业服务,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更好地发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合理调配各类资金流向,优先支持具有民生效益和就业效应的项目;用好用足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带动就业能力强的补短板项目……围绕稳就业,近期,一批利好政策举措密集推出,推动落地见效,就能为就业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激荡起就业的“一池春水”。

聚焦兜住底线,保困难群体,织牢民生“保障网”。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也使得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生活更加艰难。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疫情对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针对当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坚持现有标准、确保低保制度持续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适度“扩围”,明确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文件中明确“低收入家庭”的界定,并首次提出对低收入家庭重残重病者实施“单人保”。除此之外,还涉及了对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救助帮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落实,贫困人口兜底保障,社会救助工作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不难想见,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见效,兜底保障人群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更加坚实。

聚焦输血赋能,保基层运转,筑牢民生“稳定器”。基层是距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基层有效运转,是推动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也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保基层运转,就是要保障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各级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开门办公的经费,使教育、医疗、治安、水电、公交等公共服务正常运转。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方面,基层承担着疫情防控、稳定发展、保障民生等多项任务,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另一方面,政府“钱袋子”更紧张,减收增支带来的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可以说,特殊之年,基层承担的各项任务更加不容有失,但财政收支矛盾却更加严峻,运转面临挑战。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两个“1万亿元”直达基层、加力保障困难地区……回看上半年,为了给基层运转加足动力,一系列保基层运转的举措持续发力,及时补足基层财力,切实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底线,为落实“六稳”“六保”、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夯实根基。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越是面临困难,越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更多民生“红利”必将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图景必将不断呈现。

作者:金易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三保”补短板惠民生 “三牢”守底线暖民心

2020-08-24 08:53:21 来源: 0 条评论

近段时间,多地接连出炉上半年民生领域成绩单,民生投资快速回升成为突出特点。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惠民生补短板“加力提效”也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之一。记者注意到,近日多部门频频发声“全力保民生”,地方也密集谋划开列新一批民生清单,在加大脱贫攻坚、就业增收投入力度的同时,住房保障、医疗教育、育幼养老等民生工程也将加码推进。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保障民生基本运转,惠民利民政策接连不断,民生改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聚焦增收致富,保居民就业,托牢民生“基本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首要任务。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遭遇较大影响,给就业和民生带来较大影响。各地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在就业优先政策作用下,上半年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相关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开展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提升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疫情对青年人就业影响,强化外出农民工就业服务,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更好地发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合理调配各类资金流向,优先支持具有民生效益和就业效应的项目;用好用足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带动就业能力强的补短板项目……围绕稳就业,近期,一批利好政策举措密集推出,推动落地见效,就能为就业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激荡起就业的“一池春水”。

聚焦兜住底线,保困难群体,织牢民生“保障网”。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也使得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生活更加艰难。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疫情对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针对当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坚持现有标准、确保低保制度持续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适度“扩围”,明确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文件中明确“低收入家庭”的界定,并首次提出对低收入家庭重残重病者实施“单人保”。除此之外,还涉及了对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救助帮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落实,贫困人口兜底保障,社会救助工作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不难想见,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见效,兜底保障人群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更加坚实。

聚焦输血赋能,保基层运转,筑牢民生“稳定器”。基层是距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基层有效运转,是推动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也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保基层运转,就是要保障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各级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开门办公的经费,使教育、医疗、治安、水电、公交等公共服务正常运转。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方面,基层承担着疫情防控、稳定发展、保障民生等多项任务,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另一方面,政府“钱袋子”更紧张,减收增支带来的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可以说,特殊之年,基层承担的各项任务更加不容有失,但财政收支矛盾却更加严峻,运转面临挑战。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两个“1万亿元”直达基层、加力保障困难地区……回看上半年,为了给基层运转加足动力,一系列保基层运转的举措持续发力,及时补足基层财力,切实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底线,为落实“六稳”“六保”、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夯实根基。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越是面临困难,越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更多民生“红利”必将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图景必将不断呈现。

作者:金易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