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强化产业支撑 增强造血功能 提速脱贫攻坚
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转变,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给绝对贫困问题画上历史性句号。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强化产业支撑 增强造血功能 提速脱贫攻坚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8-06

目前,全国90%以上的贫困村都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832个贫困县累计发展合作社68.2万家,直接带动2197.8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说,经过七年多的精准扶贫,特别是近五年的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产业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贫困县和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产业是长期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依靠产业,既扶贫又扶志,有助于激励贫困人口发展动力,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确保脱贫后不再返贫。只有推动产业扶贫,才能让贫困人口获得持续的发展机会,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后续来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一定意义上说,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现下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如今,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剩余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比较深,脱贫难度大。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攻克深度贫困难题,要如期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关键是要转变思路,化“输血”为“造血”,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为此,更要在产业扶贫上想办法、下功夫,着力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精准落户贫困地区。

坚持因地制宜,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分析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做到宜农则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树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理念,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着力发展符合当地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产业,特别是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脱贫增收支柱产业。只有把产业和贫困地区的特色与优势相结合,才能让扶贫产业真正扎根于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否则盲目跟风,产业发展同质化,不仅浪费有限的产业扶贫发展资金,还会挫伤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立足长远发展,而不能只是追求短平快,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更多靠质量取胜,通过持续发展产业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增收,增强贫困地区的产业带动力和贫困群众致富能力。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提高抗风险能力。要吸引贫困群众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构建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性,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尝到甜头,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提振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以及推动稳定脱贫、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让产业扶贫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的更加强有力的抓手,就能有效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转变,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给绝对贫困问题画上历史性句号。

作者:澹泊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强化产业支撑 增强造血功能 提速脱贫攻坚

2020-08-06 08:55:53 来源: 0 条评论

目前,全国90%以上的贫困村都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832个贫困县累计发展合作社68.2万家,直接带动2197.8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说,经过七年多的精准扶贫,特别是近五年的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产业扶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贫困县和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产业是长期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依靠产业,既扶贫又扶志,有助于激励贫困人口发展动力,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确保脱贫后不再返贫。只有推动产业扶贫,才能让贫困人口获得持续的发展机会,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后续来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一定意义上说,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现下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如今,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剩余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比较深,脱贫难度大。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攻克深度贫困难题,要如期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关键是要转变思路,化“输血”为“造血”,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为此,更要在产业扶贫上想办法、下功夫,着力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精准落户贫困地区。

坚持因地制宜,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分析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做到宜农则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树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理念,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着力发展符合当地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产业,特别是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脱贫增收支柱产业。只有把产业和贫困地区的特色与优势相结合,才能让扶贫产业真正扎根于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否则盲目跟风,产业发展同质化,不仅浪费有限的产业扶贫发展资金,还会挫伤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立足长远发展,而不能只是追求短平快,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更多靠质量取胜,通过持续发展产业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增收,增强贫困地区的产业带动力和贫困群众致富能力。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提高抗风险能力。要吸引贫困群众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构建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性,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尝到甜头,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提振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以及推动稳定脱贫、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让产业扶贫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的更加强有力的抓手,就能有效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由“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转变,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给绝对贫困问题画上历史性句号。

作者:澹泊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