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以政策力量打开市场更多发展“新窗口”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以政策力量打开市场更多发展“新窗口”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7-18

惠企利民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推进速度越快,就越能见时效,越能体现政策的功能和作用。近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要增强政策实施时效,着力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坚持并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对企业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让利。

今年以来,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疫情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冲击现实,中央出台了一揽子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政策,对稳住企业生产经营和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方紧跟中央步伐,进一步延伸优惠政策内涵,对企业施以更大的助推力,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在普惠政策的加持下,企业迎难而上、逆势发展,尤其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以来,企业更为加足马力恢复生产、深入融入市场产业链、积极维护市场就业稳定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升温上扬、逆势回转,表现出逐步向好态势,这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巨大回旋余地。

当然,越是势头向好,越要保持定力、稳步向前,把政策的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把政策的功力进一步释放到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全过程。与此同时,还应增强风险和忧患意识,特别需要认识到,当前全球疫情传播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全球产业链受到巨大冲击,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仍在增加,形势仍然严峻,国内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特别是就业压力仍十分突出,需要做好继续打硬仗的准备。

企业打“硬仗”,除了依赖自身的创新创造和练强“内功”外,同样还需要政策力量的助推,将宏观政策措施转化为现实政策效果。前段时间,国家通过改革创新建立了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机制,这些资金不仅对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可以起到救急的作用,更大意义便在于增强其发展信心,在“政策用力推、企业用劲跑”的良性循环中,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地方需要持续用好政策工具,因地制宜精巧设计落实措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制度力量更聚焦、更精准、更见效。

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对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中央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明确强调,要坚持并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对企业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让利。落实好部署要求,应始终坚持问题意识,多解企业“燃眉之急”。职能部门更应持续深入基层企业、生产一线、市场环境,多做调研,摸准困难,对症下药,进一步推动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问题,确保政策尽快见效、惠企利民。

显然,在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加之全球疫情形势还未好转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政策中,减税降费仍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持续发挥好政策工具作用,打通政策落地“任督二脉”,切实增强政策实施时效,让更多市场经济体及时受益,激发更多的发展惊喜。

作者:贾克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以政策力量打开市场更多发展“新窗口”

2020-07-18 08:52:57 来源: 0 条评论

惠企利民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推进速度越快,就越能见时效,越能体现政策的功能和作用。近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要增强政策实施时效,着力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坚持并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对企业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让利。

今年以来,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疫情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冲击现实,中央出台了一揽子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政策,对稳住企业生产经营和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方紧跟中央步伐,进一步延伸优惠政策内涵,对企业施以更大的助推力,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在普惠政策的加持下,企业迎难而上、逆势发展,尤其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以来,企业更为加足马力恢复生产、深入融入市场产业链、积极维护市场就业稳定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升温上扬、逆势回转,表现出逐步向好态势,这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巨大回旋余地。

当然,越是势头向好,越要保持定力、稳步向前,把政策的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把政策的功力进一步释放到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全过程。与此同时,还应增强风险和忧患意识,特别需要认识到,当前全球疫情传播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全球产业链受到巨大冲击,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仍在增加,形势仍然严峻,国内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特别是就业压力仍十分突出,需要做好继续打硬仗的准备。

企业打“硬仗”,除了依赖自身的创新创造和练强“内功”外,同样还需要政策力量的助推,将宏观政策措施转化为现实政策效果。前段时间,国家通过改革创新建立了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机制,这些资金不仅对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可以起到救急的作用,更大意义便在于增强其发展信心,在“政策用力推、企业用劲跑”的良性循环中,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地方需要持续用好政策工具,因地制宜精巧设计落实措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制度力量更聚焦、更精准、更见效。

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对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中央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明确强调,要坚持并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对企业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让利。落实好部署要求,应始终坚持问题意识,多解企业“燃眉之急”。职能部门更应持续深入基层企业、生产一线、市场环境,多做调研,摸准困难,对症下药,进一步推动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问题,确保政策尽快见效、惠企利民。

显然,在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加之全球疫情形势还未好转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政策中,减税降费仍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持续发挥好政策工具作用,打通政策落地“任督二脉”,切实增强政策实施时效,让更多市场经济体及时受益,激发更多的发展惊喜。

作者:贾克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