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夯实产业基础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棒”
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行动上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扶贫产业行稳致远,落细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服务等配套措施,让脱贫攻坚“最后一棒”跑得更有力、更精彩!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夯实产业基础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棒”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30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越是到了需要跑好“最后一棒”的关键时候,越是需要夯牢扶贫产业基础,夯实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机制,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贫困地区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扶贫产业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越是到了攻坚拔寨、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棒”关键时候,广大党员干部越是需要保持夯实产业基础的头脑清醒,主动克服各种麻痹大意。越往后走,发展扶贫产业越是可能面临更多的“硬骨头”,越是需要自觉摒弃“歇歇脚、喘口气”的松懈心理,在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中始终保持奋斗激情,因地制宜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健康课持续发展格局,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实支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夯实产业基础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棒”,需要坚持市场导向、由市场决定扶贫产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跟风“拍脑袋”决策造成扶贫资源浪费。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既要立足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最大化凸显产品特色,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良好的“卖相”;又要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加工及营销体系,让扶贫产业更有效益,而不能“亏本图虚名,赔钱赚吆喝”。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扶贫产业各个环节与市场需求有机对接与深度融合,需要有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做好市场评估和风险研判,以健全的产品保险制度为扶贫产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信息化建设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超强引擎,让信息化赋能夯实扶贫产业基础,为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棒”收到事半功倍成效。当前,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依然较为薄弱,要让“大数据+产业化”推动扶贫产业转型增效,当务之急是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普及运用。通过信息化赋能扶贫产业,既要逐步打造智慧农业、精品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还要开创“互联网+政务”乡村治理新模式,打破信息壁垒、消灭信息孤岛,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让贫困农户和广大群众切实分享信息化赋能扶贫产业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到了必须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棒”的时候,我们务必深刻认识到夯实扶贫产业基础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行动上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扶贫产业行稳致远,落细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服务等配套措施,让脱贫攻坚“最后一棒”跑得更有力、更精彩!

作者:余是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夯实产业基础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棒”

2020-06-30 08:58:59 来源: 0 条评论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越是到了需要跑好“最后一棒”的关键时候,越是需要夯牢扶贫产业基础,夯实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机制,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贫困地区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扶贫产业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越是到了攻坚拔寨、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棒”关键时候,广大党员干部越是需要保持夯实产业基础的头脑清醒,主动克服各种麻痹大意。越往后走,发展扶贫产业越是可能面临更多的“硬骨头”,越是需要自觉摒弃“歇歇脚、喘口气”的松懈心理,在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中始终保持奋斗激情,因地制宜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健康课持续发展格局,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实支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夯实产业基础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棒”,需要坚持市场导向、由市场决定扶贫产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跟风“拍脑袋”决策造成扶贫资源浪费。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既要立足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最大化凸显产品特色,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良好的“卖相”;又要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加工及营销体系,让扶贫产业更有效益,而不能“亏本图虚名,赔钱赚吆喝”。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扶贫产业各个环节与市场需求有机对接与深度融合,需要有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做好市场评估和风险研判,以健全的产品保险制度为扶贫产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

信息化建设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超强引擎,让信息化赋能夯实扶贫产业基础,为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棒”收到事半功倍成效。当前,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依然较为薄弱,要让“大数据+产业化”推动扶贫产业转型增效,当务之急是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普及运用。通过信息化赋能扶贫产业,既要逐步打造智慧农业、精品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还要开创“互联网+政务”乡村治理新模式,打破信息壁垒、消灭信息孤岛,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让贫困农户和广大群众切实分享信息化赋能扶贫产业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到了必须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棒”的时候,我们务必深刻认识到夯实扶贫产业基础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行动上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扶贫产业行稳致远,落细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服务等配套措施,让脱贫攻坚“最后一棒”跑得更有力、更精彩!

作者:余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