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精准兴业助力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好日子
久久为功精准发力推进产业扶贫,不断细化产业扶贫“路径图”,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起,齐心协力同致富、喜气洋洋奔小康!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精准兴业助力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好日子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26

目前,贵州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万多人,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从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等入手,贵州为新市民构筑起温暖的家,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从“身进城”到“心进城”的转变。截至6月上旬,全省搬迁劳动力累计就业创业86万多人,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率达到100%。

当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就不失为解决问题、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好途径。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想要彻底拔除“穷根”,归根结底在于做好产业扶贫;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立足贫困人口实际情况找准适合的产业扶贫路径,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贫困户打开脱贫致富之路。

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从产业立项开始就明晰自身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贫产业,让贵州全省搬迁劳动力累计就业创业86万多人。贵州的易地扶贫搬迁事例证明,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不是将贫困户生产、生活的物理场所换到了城镇就万事大吉。因地制宜精准落地扶贫产业项目,既要考虑扶贫产业的当前效益,还要着眼于规模壮大、打造品牌,对帮扶农户增收致富产生持续效应。只有扶贫产业对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产生吸引力,逐步形成“造血功能”,才能为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能不能精准激发产业扶贫内生动力,关键同样在于是否得到贫困人口的认同与支持。立足城镇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将事半功倍。贵州、宁夏、山西等地之所以形成了良好的扶贫产业,重要原因在于发展这些产业,是遵从当地贫困群众的自主意愿;在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的引领下,当地贫困群众靠勤快双手就业增收,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业是民生之本,乐业是兴业之基,产业扶贫有助贫困群众摒除等靠要思想,从消极被动“要我脱贫”转向积极主动“我要脱贫”。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级党员干部精准推进产业扶贫提出新的考验。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唯有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瞄准目标不放松”,全力推进扶贫产业更进一步。保持久久为功耐力,立足农村产业实际,从丰富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等方面拓展扶贫产业效益面,确保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筑牢民生底线、防范返贫风险。壮大扶贫产业除了苦干、还要巧干,抢抓大数据、智能化机遇,带领贫困群众到互联网上赚吆喝,直播带货“混脸熟”,搭建电商平台聚人气,助推扶贫产业加快提档升级。

因地制宜精准兴业、精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强化帮扶责任担当……久久为功精准发力推进产业扶贫,不断细化产业扶贫“路径图”,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起,齐心协力同致富、喜气洋洋奔小康!

作者:许淑萍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精准兴业助力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好日子

2020-06-26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目前,贵州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万多人,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从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等入手,贵州为新市民构筑起温暖的家,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从“身进城”到“心进城”的转变。截至6月上旬,全省搬迁劳动力累计就业创业86万多人,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率达到100%。

当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就不失为解决问题、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好途径。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想要彻底拔除“穷根”,归根结底在于做好产业扶贫;只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立足贫困人口实际情况找准适合的产业扶贫路径,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贫困户打开脱贫致富之路。

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从产业立项开始就明晰自身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贫产业,让贵州全省搬迁劳动力累计就业创业86万多人。贵州的易地扶贫搬迁事例证明,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不是将贫困户生产、生活的物理场所换到了城镇就万事大吉。因地制宜精准落地扶贫产业项目,既要考虑扶贫产业的当前效益,还要着眼于规模壮大、打造品牌,对帮扶农户增收致富产生持续效应。只有扶贫产业对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产生吸引力,逐步形成“造血功能”,才能为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能不能精准激发产业扶贫内生动力,关键同样在于是否得到贫困人口的认同与支持。立足城镇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将事半功倍。贵州、宁夏、山西等地之所以形成了良好的扶贫产业,重要原因在于发展这些产业,是遵从当地贫困群众的自主意愿;在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的引领下,当地贫困群众靠勤快双手就业增收,得到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业是民生之本,乐业是兴业之基,产业扶贫有助贫困群众摒除等靠要思想,从消极被动“要我脱贫”转向积极主动“我要脱贫”。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级党员干部精准推进产业扶贫提出新的考验。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唯有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瞄准目标不放松”,全力推进扶贫产业更进一步。保持久久为功耐力,立足农村产业实际,从丰富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等方面拓展扶贫产业效益面,确保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筑牢民生底线、防范返贫风险。壮大扶贫产业除了苦干、还要巧干,抢抓大数据、智能化机遇,带领贫困群众到互联网上赚吆喝,直播带货“混脸熟”,搭建电商平台聚人气,助推扶贫产业加快提档升级。

因地制宜精准兴业、精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强化帮扶责任担当……久久为功精准发力推进产业扶贫,不断细化产业扶贫“路径图”,让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起,齐心协力同致富、喜气洋洋奔小康!

作者:许淑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