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为世界防治荒漠化贡献“中国样本”
我国防沙治沙成绩卓越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但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中国防沙治沙之路,必将会有更多的沙丘变绿洲,更多的荒山披绿装,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贡献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样本”。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为世界防治荒漠化贡献“中国样本”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22

每年的6月17日是联合国制定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为“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这一主题理念,是中国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营造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水清的世界美丽家园的生动体现,我国近年的防治荒漠化无论从理念上,或是实绩上,都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样本”。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占“十三五”规划治理任务的88%。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沙尘天气次数年均减少20.3%。从几代人坚守的塞罕坝林场,到数亿人参与的“蚂蚁森林”项目;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库布其治沙模式,中国在荒漠化治理的道路上勇于挑战和探索,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

“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是科学防治的中国实践。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防沙治沙工作中,加强防沙治沙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总结和推广了一系列实用的防治技术和模式,建立起一整套防沙治沙科技支撑体系,提高了防沙治沙的实际成效。另一方面通过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并与人工治理相结合,注重各项措施综合配套,建立健全沙漠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制度,巩固治理成果。目前,在我国北方风沙线上,已经建立起了一道多林种多树种有机结合、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生态屏障。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转变,是中国科学防治的生动实践。

“主导式”发展到“参与式”发展,是全民参与的中国力量。在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右玉、河北塞罕坝林场,一个又一个全员参与科学治沙的故事诠释着绿色生态发展背后的精神力量。内蒙古库布在龙头企业带领下,大批农牧民融入治沙和生态产业链条,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培育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健康等产业,生态防沙和治理得到可持续发展;广西石漠化地区依托油茶、林下经济等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林业特色产业富民行动,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政府、企业、社会、民众有机结合,共同参与,多方面营造防沙治沙的良好氛围。在坚持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这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是全民参与防治荒漠化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体现。

“引进来”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是互助合作的中国决心。中国以全球视野和包容共建、互助互赢的精神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双边林业合作协议;启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与联合国相关组织共建、面向全球的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及技术培训中心;举办全球唯一以荒漠化防治为主题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不论在技术规范还是管理机制等方面,中国都在努力开展荒漠化治理的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分享经验。推进防治荒漠化的国际合作,是中国携手努力推进绿色发展的态度和决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防沙治沙成绩卓越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但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中国防沙治沙之路,必将会有更多的沙丘变绿洲,更多的荒山披绿装,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贡献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样本”。

作者:渝荣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为世界防治荒漠化贡献“中国样本”

2020-06-22 08:43:36 来源: 0 条评论

每年的6月17日是联合国制定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为“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这一主题理念,是中国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营造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水清的世界美丽家园的生动体现,我国近年的防治荒漠化无论从理念上,或是实绩上,都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样本”。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占“十三五”规划治理任务的88%。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沙尘天气次数年均减少20.3%。从几代人坚守的塞罕坝林场,到数亿人参与的“蚂蚁森林”项目;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库布其治沙模式,中国在荒漠化治理的道路上勇于挑战和探索,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

“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是科学防治的中国实践。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防沙治沙工作中,加强防沙治沙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总结和推广了一系列实用的防治技术和模式,建立起一整套防沙治沙科技支撑体系,提高了防沙治沙的实际成效。另一方面通过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并与人工治理相结合,注重各项措施综合配套,建立健全沙漠化土地封禁保护等制度,巩固治理成果。目前,在我国北方风沙线上,已经建立起了一道多林种多树种有机结合、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生态屏障。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转变,是中国科学防治的生动实践。

“主导式”发展到“参与式”发展,是全民参与的中国力量。在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山西右玉、河北塞罕坝林场,一个又一个全员参与科学治沙的故事诠释着绿色生态发展背后的精神力量。内蒙古库布在龙头企业带领下,大批农牧民融入治沙和生态产业链条,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培育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健康等产业,生态防沙和治理得到可持续发展;广西石漠化地区依托油茶、林下经济等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林业特色产业富民行动,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政府、企业、社会、民众有机结合,共同参与,多方面营造防沙治沙的良好氛围。在坚持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这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是全民参与防治荒漠化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体现。

“引进来”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是互助合作的中国决心。中国以全球视野和包容共建、互助互赢的精神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国家签署双边林业合作协议;启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与联合国相关组织共建、面向全球的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及技术培训中心;举办全球唯一以荒漠化防治为主题的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不论在技术规范还是管理机制等方面,中国都在努力开展荒漠化治理的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分享经验。推进防治荒漠化的国际合作,是中国携手努力推进绿色发展的态度和决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防沙治沙成绩卓越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但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中国防沙治沙之路,必将会有更多的沙丘变绿洲,更多的荒山披绿装,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贡献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样本”。

作者:渝荣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