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坚持“人民至上”铺就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康庄大道
2019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0.60%。这是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表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成效。城镇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不断完善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把人在新型城镇化中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过去1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每年约提升1个百分点;在每一个增加的百分点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市民,是水、电、气、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的增加。新型城镇化有助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推动引擎。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驱动力量,带给人民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了重要遵循。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加工制造业转移,不断提高农村人均产出水平、促进农业农村蓬勃发展,全社会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在激发城乡创新活力、促进文化传播交流的同时,极大缩小城乡二元分化,有力破解地区割裂分散状态,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
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在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但是距离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充分挖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经济发展潜力意义重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是让农民在身份上变成了市民,还会让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而提高收入,通过变为市民而享受更多更好公共服务。随着新型城镇化率的提升,城镇消费群体逐渐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向改革要方法,新型城镇化当前面临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走通走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路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围绕“人的城镇化”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让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铺垫康庄大道!
作者: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