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扛起推动绿色发展的央企责任
在通往市场的道路上,企业唯有自觉扛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竞争实力,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更加协调,进而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扛起推动绿色发展的央企责任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18

在自然保护中,央企承担着重要社会责任,不论是资源开发,还是参与生产,或者是污染物处理,央企都应当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加强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调整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等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展现国企担当,以务实有效的行动,促进绿色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加强创新创造,为环保装上智慧大脑。创新是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这些年,在中央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很多科技成果得到了实际应用,科技创新显神通有力量。从广东碳捕集测试平台项目正式投产,给燃煤电厂这一排放源戴上一个“大口罩”,把二氧化碳留下来集中处理;到运煤列车装置抑尘系统,减少煤尘对环境影响;再到中国散货港口依靠科技强港兴港,实施生态水系建设,全流程自动化装船作业,减少污染物排放……一项项企业生产装上智慧的大脑,让生态保护更有基础和力量。国企需要持续发挥自身优势,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己任,不断推动传统生产制造优化升级,提升环保效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广范围伸出国企肩膀。

推动产业转型,让清洁能源释放新动能。长期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不具可持续性,不仅在企业成本上不占优势,而且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国企尤其需要在发展模式、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企业要广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拓展循环利用资源的产业规模,让企业生产和发展更加朝着“绿色”方向发展。这些年来,越来越多央企立足“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开发,加快推进产业调整升级,清洁低碳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不论是全球一次性开发规模最大的内蒙古乌兰察布60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签约启动,还是中国华电对金沙江上游、中游等水电全方位开发,都体现出国企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需要驰而不息保持和发扬下去,为生态建设贡献国企力量。

参与生态修复,让祖国山河更加壮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央企业体量大,在国内分布广泛,具有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特殊优势。因此,央企在参与生产制造中要确保生态环境不再继续遭到破坏的基础上,还需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当担社会责任,大力开展生态修复,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自身贡献。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年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带头示范作用越来越明显。三峡集团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3万尾,鞍钢矿业把优化节能减排、资源充分利用和矿山生态恢复纳入总体发展战略和具体规划之中,完成生态恢复面积达2220万平方米……国企力量、国企担当尽在生态修复中生动展现,无不汇聚起了共建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在通往市场的道路上,企业唯有自觉扛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竞争实力,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更加协调,进而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庄立人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扛起推动绿色发展的央企责任

2020-06-18 09:19:14 来源: 0 条评论

在自然保护中,央企承担着重要社会责任,不论是资源开发,还是参与生产,或者是污染物处理,央企都应当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加强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调整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等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展现国企担当,以务实有效的行动,促进绿色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加强创新创造,为环保装上智慧大脑。创新是破解难题的有效途径。这些年,在中央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很多科技成果得到了实际应用,科技创新显神通有力量。从广东碳捕集测试平台项目正式投产,给燃煤电厂这一排放源戴上一个“大口罩”,把二氧化碳留下来集中处理;到运煤列车装置抑尘系统,减少煤尘对环境影响;再到中国散货港口依靠科技强港兴港,实施生态水系建设,全流程自动化装船作业,减少污染物排放……一项项企业生产装上智慧的大脑,让生态保护更有基础和力量。国企需要持续发挥自身优势,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己任,不断推动传统生产制造优化升级,提升环保效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广范围伸出国企肩膀。

推动产业转型,让清洁能源释放新动能。长期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不具可持续性,不仅在企业成本上不占优势,而且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国企尤其需要在发展模式、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企业要广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拓展循环利用资源的产业规模,让企业生产和发展更加朝着“绿色”方向发展。这些年来,越来越多央企立足“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开发,加快推进产业调整升级,清洁低碳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不论是全球一次性开发规模最大的内蒙古乌兰察布60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签约启动,还是中国华电对金沙江上游、中游等水电全方位开发,都体现出国企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积极行动,需要驰而不息保持和发扬下去,为生态建设贡献国企力量。

参与生态修复,让祖国山河更加壮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央企业体量大,在国内分布广泛,具有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特殊优势。因此,央企在参与生产制造中要确保生态环境不再继续遭到破坏的基础上,还需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当担社会责任,大力开展生态修复,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自身贡献。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年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带头示范作用越来越明显。三峡集团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超过503万尾,鞍钢矿业把优化节能减排、资源充分利用和矿山生态恢复纳入总体发展战略和具体规划之中,完成生态恢复面积达2220万平方米……国企力量、国企担当尽在生态修复中生动展现,无不汇聚起了共建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在通往市场的道路上,企业唯有自觉扛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竞争实力,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更加协调,进而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庄立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