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把利好政策转化为发展优势
聚焦重庆外贸企业发展,特别是得益于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系列政策支持,重庆外贸危中寻机、形势向好,5月出口334.1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集成电路出口96.6亿元,同比增长52.6%;笔记本电脑出口1963.4万台,同比增长7.6%,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这是日前《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的文章。从发展大形势看,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困难多、挑战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不少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复工复产、稳住订单打下了良好基础。然而,一些地方出现了政策悬空、政策空转等现象,利好不能充分释放,让政策效果打折扣,实在可惜。因此,要强化狠抓落实的能力,善于把利好政策转化为发展优势。
用足用好利好政策。一项政策从制订到落实,再到产生效果,需要各个主体配合形成合力。政策制订出来后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结束,而是新的起点。政策制定者需做好政策的宣讲和深入解读,让含金量十足的好政策精准到达目标受众手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利好政策的受惠者,需积极主动去学习和研究各项政策,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政府相关部门需上门服务,为政策和企业牵线搭桥,匹配相关利好政策,增强企业的政策获得感。
主动抢抓发展机遇。古文有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说明,顺势而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国家恢复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有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有全球化格局深度调整带来的时代机遇,有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大发展机遇,政策的落地面临良好环境。各地企业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主动抢抓这些重大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创新突破,才能让利好政策更好落地。
积极培育发展优势。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区的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在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事实证明,企业的持续发展,更多需要靠后天的不懈努力。如果坐吃山空,不仅会错过机遇,甚至可能丧失原有优势。支持企业发展40条,稳外贸稳外资12条……从用工、财税、技术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无疑是培育发展优势最好的契机和重要动力。企业需把握好难得的发展机遇,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在困难的时候更加坚定信心,练好内功,为未来腾飞蓄力。
一步先,步步先。把利好政策转化为发展优势,只有“转化”一小步。如果把这关键一步走好,就能握住主动权,迎来更加灿烂的未来。
作者:朱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