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进博力量”释放互利共赢、共享未来最强音
好消息再度传来:第三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签约展览面积已超过规划面积的90%,部分展区“一展难求”。在经过数月的停展期后再次热闹起来,昵称“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在见证中国内需扩大、对外开放升级和文化融通汇聚的新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使得各国更加关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承载的巨大商机。在疫情冲击经济贸易背景下举办第三届进博会,继续扩大进口,坚持开放中国市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对加快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有着重要的意义。
扩内需,释放中国市场新活力。作为世界上迄今为止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的举办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中国市场欢迎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需求。在拥有近14亿人口红利的巨大市场的吸引下,第三届进博会再次受到热烈欢迎,拉近了各国优质产品与中国市场的距离,一大批展品变商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也是让世界再次见证了中国市场的澎湃活力。免费派送、现场体验、试吃试用……50余家参展商带着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博好物在国展集市上为自家产品卖力吆喝,而“边招展,边对接”也成为了“进博常态”。凡此种种,推动供需双方直接对接,加速展品落地成为商品,让更多展品通过广大采购商“飞”入千家万户。
享红利,续写扩大开放新篇章。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政府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具体行动和务实举措,是中国践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注入了新活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这是中国的郑重承诺。当全球化遭遇逆风之时,中国没有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的做法,动辄“退群”“脱钩”“筑墙”破坏全球价值链、供应链,而是积极加强协调,推动完善治理,倡导和致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通过举办进博会,中国主动敞开市场大门,邀请更多伙伴一同搭乘“中国号”快车,就旨在分享自身发展的机遇和红利,实现世界共同繁荣发展。
助交流,提供文化交融新平台。进博会不仅是全球经贸交易的盛会,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在进博会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人们不仅谈生意、聊合作,更用心体验和感悟对方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全球展客商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产生了良好的文化效应。放眼本届进博会,观中国特色的彩灯,赏异域风情的歌舞,品异国口味的美食,购全球展商的新品,“混搭”的风格,是“四叶草”里的一景,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博会不仅是一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台,同时也是一个点亮世界文化交融的展台,在为全球展客商提供一份珍贵的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美好记忆的同时,其所彰显的互利共赢、共享未来的合作理念,也获得了广泛认同。
作者:魏欧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