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三夏”正忙,灌溉更多智慧科技到田间地头
放眼全国各地,“三夏”农事正酣,各地都应在农业工作中绷紧弦、拉满弓,在科技投入、专家分布、农机分配等方面更加科学有序、精准高效,全力以赴保障好夏粮丰收,为维护好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三夏”贡献。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三夏”正忙,灌溉更多智慧科技到田间地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08

在重庆酉阳铜鼓镇铜西村,上万亩油菜逐步成熟,村民们正抓紧时间,开镰收割,好一派丰收景象。与此同时,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6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栽插期,各地的农民利用晴好天气,忙着插秧,确保农时不误,秋时水稻丰收。与巴蜀大地的“丰收图”“夏种景”相媲美的,安徽、河南等种粮大省也都迎来了小麦丰收,勤劳奋斗的人们正在忙“三夏”,全力保障粮食丰收、颗粒归仓。

“三夏”农事任务重,机械为粮食丰收再加把劲。芒种到,麦金黄。眼下,不论是夏收、夏种,还是夏管,都进入了繁忙阶段。北方冬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南方水稻进入抢栽期,在黄灿灿的麦浪里,绿油油的稻苗地里,一台台机器往返穿梭,夏收在望、夏种有保障。近年来,农业机械化越来越被各地广泛推广,特别是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地方推出的“云春耕”“云管田”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很好地保障了春耕面积和质量,为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样,当前全国夏收面积大,小麦等主要作物集中成熟,需要投入更多的机械,保障好夏粮应收尽收、水稻应栽尽栽,切实走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每一步路。

“三夏”农事时间紧,需要投入更多科技人才。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撑。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融入农业生产,传统的“镐锄镰犁”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农业发展需求,在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机械收割等田间作业方式的同时,更需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多花功夫,推动在科技兴农的田地间,农民照样懂种植、会种植、能操作,切实以人才力量强起来推动现代农业真正强起来、硬起来。重庆每年投入240万元,全力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安徽推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在示范带动中推动农民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再到规模化生产的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大有可为,也大可作为,更可在当前的“三夏”农事中大显身手。

“三夏”农事不等人,需要在统筹协调中下好“一盘棋”。仲夏时节,我国多地进入雨季,对夏粮抢收带来较大影响。这段时间,北方一些地方出现了冰雹、雷雨等不良天气,对农作物产生了破坏性影响。因此,在夏粮抢收过程中,要在确保颗粒成熟的前提下,尽可能赶早行动,组织开展农机下地作业。对此,各地都需统筹用好收割机、脱粒机等农机资源,合理布局好专家团队力量,指导好粮食收割、脱粒、搬运、晾晒、仓储等,努力实现夏粮由“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比如,在前期湖北夏收联合收割机出现较大缺口的情况下,农业农村部统筹协调周边河南、安徽、江苏等七个省份,紧急调度农机支援,全力保障好夏粮收割。各地也应坚持统筹思路,把拥有的科技力量、农机资源等用在忙“三夏”的“刀刃”上,为全国夏粮丰收赢得更多的时间和主动。

不寻常的耕耘,不一般的收获。“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放眼全国各地,“三夏”农事正酣,各地都应在农业工作中绷紧弦、拉满弓,在科技投入、专家分布、农机分配等方面更加科学有序、精准高效,全力以赴保障好夏粮丰收,为维护好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三夏”贡献。

作者:周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三夏”正忙,灌溉更多智慧科技到田间地头

2020-06-08 09:10:07 来源: 0 条评论

在重庆酉阳铜鼓镇铜西村,上万亩油菜逐步成熟,村民们正抓紧时间,开镰收割,好一派丰收景象。与此同时,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6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栽插期,各地的农民利用晴好天气,忙着插秧,确保农时不误,秋时水稻丰收。与巴蜀大地的“丰收图”“夏种景”相媲美的,安徽、河南等种粮大省也都迎来了小麦丰收,勤劳奋斗的人们正在忙“三夏”,全力保障粮食丰收、颗粒归仓。

“三夏”农事任务重,机械为粮食丰收再加把劲。芒种到,麦金黄。眼下,不论是夏收、夏种,还是夏管,都进入了繁忙阶段。北方冬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南方水稻进入抢栽期,在黄灿灿的麦浪里,绿油油的稻苗地里,一台台机器往返穿梭,夏收在望、夏种有保障。近年来,农业机械化越来越被各地广泛推广,特别是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地方推出的“云春耕”“云管田”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很好地保障了春耕面积和质量,为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样,当前全国夏收面积大,小麦等主要作物集中成熟,需要投入更多的机械,保障好夏粮应收尽收、水稻应栽尽栽,切实走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每一步路。

“三夏”农事时间紧,需要投入更多科技人才。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支撑。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融入农业生产,传统的“镐锄镰犁”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农业发展需求,在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机械收割等田间作业方式的同时,更需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上多花功夫,推动在科技兴农的田地间,农民照样懂种植、会种植、能操作,切实以人才力量强起来推动现代农业真正强起来、硬起来。重庆每年投入240万元,全力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安徽推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在示范带动中推动农民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再到规模化生产的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大有可为,也大可作为,更可在当前的“三夏”农事中大显身手。

“三夏”农事不等人,需要在统筹协调中下好“一盘棋”。仲夏时节,我国多地进入雨季,对夏粮抢收带来较大影响。这段时间,北方一些地方出现了冰雹、雷雨等不良天气,对农作物产生了破坏性影响。因此,在夏粮抢收过程中,要在确保颗粒成熟的前提下,尽可能赶早行动,组织开展农机下地作业。对此,各地都需统筹用好收割机、脱粒机等农机资源,合理布局好专家团队力量,指导好粮食收割、脱粒、搬运、晾晒、仓储等,努力实现夏粮由“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比如,在前期湖北夏收联合收割机出现较大缺口的情况下,农业农村部统筹协调周边河南、安徽、江苏等七个省份,紧急调度农机支援,全力保障好夏粮收割。各地也应坚持统筹思路,把拥有的科技力量、农机资源等用在忙“三夏”的“刀刃”上,为全国夏粮丰收赢得更多的时间和主动。

不寻常的耕耘,不一般的收获。“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放眼全国各地,“三夏”农事正酣,各地都应在农业工作中绷紧弦、拉满弓,在科技投入、专家分布、农机分配等方面更加科学有序、精准高效,全力以赴保障好夏粮丰收,为维护好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三夏”贡献。

作者:周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