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以民生服务“加法”换取幸福感“乘法”
在为民服务上不断做“加法”,把各项民生服务举措落实落细,全方位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就定能焕发出基层更加强劲的干事创业新活力,在基层工作持续向好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以民生服务“加法”换取幸福感“乘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6-02

民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系着千家万户,决定着百姓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不论是中央采取更直接的措施,把更多的真金白银及实惠政策注入一线,还是推出一揽子具体细致的为民服务举措,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赋予城市街道更多“烟火”气息,或者是把“六稳”“六保”作为全年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推动落实上下真功夫……全国上下在特殊时期、困难阶段保民生根本、兜民生底线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以民生服务的“加法” 换取百姓幸福感“乘法”,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的为民服务初心一以贯之。

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需更多的民生服务“活水”。到今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实现整体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地区民生保障和服务工作则显得更加紧迫和繁重。当前全年仅剩7个月200多天时间,面对剩余的551万贫困人口,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时间越来越紧、任务越来越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计天”“读秒”的倒计时。特别是一些尚未脱贫人口大多处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困难多,拔“穷根”、攻“堡垒”尤须拿出百倍努力,以民生服务的不断“加码”,从根本上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水平,以基层幸福“水位”的有效增长,推动全民幸福感整体提升。

抓好“六稳”“六保”,还需更多的民生服务“实招”。“六稳”是硬任务,“六保”是底线,都关系着基层民生、百姓安危冷暖。面对疫情冲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清单“含金量”成色不减,对民生服务赋予更多的政策保障和施策倾斜,并明确指出: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兜民生底线,办群众关切事,都需要在为民服务上花更大力气、下更深功夫。凡事抓住根本。无论“六稳”,还是“六保”,排在首位的都是就业。守住民生底线,关键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因此,各地都应把保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实抓细,通过拓展就业岗位、实施技能培训、开发“新就业形态”等方式,让岗位供给与就业需求形成动态平衡,为“六稳”“六保”提供更多原动力。

补齐民生短板,还需更多基层治理及服务“细功”。基层治理包罗万象,涉及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乡村治理、农业发展等多方面、全领域,需要瞄准问题,聚焦短板,着力强服务、解难题、堵漏洞,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比如,在今年全国疫情防控中,农村地区就暴露出了公共卫生服务短板等问题,应持续加大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保障,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更好地服务最广大群众。与此同时,基层教育改进、居住环境改造、养老服务保障等都需要下更多“绣花功夫”,因村施策、按需帮困,把服务真正体现在细微处,做到基层百姓需要处,从根本上做强做优做大民生服务“蛋糕”,惠及更多基层百姓。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越是困难时候,越要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更好凝聚民智民力。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在为民服务上不断做“加法”,把各项民生服务举措落实落细,全方位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就定能焕发出基层更加强劲的干事创业新活力,在基层工作持续向好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作者:何山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以民生服务“加法”换取幸福感“乘法”

2020-06-02 08:20:23 来源: 0 条评论

民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系着千家万户,决定着百姓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不论是中央采取更直接的措施,把更多的真金白银及实惠政策注入一线,还是推出一揽子具体细致的为民服务举措,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赋予城市街道更多“烟火”气息,或者是把“六稳”“六保”作为全年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推动落实上下真功夫……全国上下在特殊时期、困难阶段保民生根本、兜民生底线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以民生服务的“加法” 换取百姓幸福感“乘法”,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的为民服务初心一以贯之。

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需更多的民生服务“活水”。到今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实现整体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地区民生保障和服务工作则显得更加紧迫和繁重。当前全年仅剩7个月200多天时间,面对剩余的551万贫困人口,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时间越来越紧、任务越来越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计天”“读秒”的倒计时。特别是一些尚未脱贫人口大多处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困难多,拔“穷根”、攻“堡垒”尤须拿出百倍努力,以民生服务的不断“加码”,从根本上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水平,以基层幸福“水位”的有效增长,推动全民幸福感整体提升。

抓好“六稳”“六保”,还需更多的民生服务“实招”。“六稳”是硬任务,“六保”是底线,都关系着基层民生、百姓安危冷暖。面对疫情冲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清单“含金量”成色不减,对民生服务赋予更多的政策保障和施策倾斜,并明确指出: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兜民生底线,办群众关切事,都需要在为民服务上花更大力气、下更深功夫。凡事抓住根本。无论“六稳”,还是“六保”,排在首位的都是就业。守住民生底线,关键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因此,各地都应把保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实抓细,通过拓展就业岗位、实施技能培训、开发“新就业形态”等方式,让岗位供给与就业需求形成动态平衡,为“六稳”“六保”提供更多原动力。

补齐民生短板,还需更多基层治理及服务“细功”。基层治理包罗万象,涉及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乡村治理、农业发展等多方面、全领域,需要瞄准问题,聚焦短板,着力强服务、解难题、堵漏洞,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比如,在今年全国疫情防控中,农村地区就暴露出了公共卫生服务短板等问题,应持续加大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保障,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更好地服务最广大群众。与此同时,基层教育改进、居住环境改造、养老服务保障等都需要下更多“绣花功夫”,因村施策、按需帮困,把服务真正体现在细微处,做到基层百姓需要处,从根本上做强做优做大民生服务“蛋糕”,惠及更多基层百姓。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越是困难时候,越要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更好凝聚民智民力。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在为民服务上不断做“加法”,把各项民生服务举措落实落细,全方位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就定能焕发出基层更加强劲的干事创业新活力,在基层工作持续向好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作者:何山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