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守好绿色“宝库”,在植绿造绿中安民富民
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统筹做好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将力度持续向还未脱贫的52个贫困县倾斜,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出生态新的更大贡献。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守好绿色“宝库”,在植绿造绿中安民富民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5-24

“上山的游客多了,生意又旺起来了。”初夏时节,岚雾缭绕、林木葱郁的九连山进入最佳观赏期,湖北省鹤峰县下坪乡石堡村村民汪文烈开的农家乐迎来一拨拨客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守好九连山这座绿色“宝库”,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鹤峰森林覆盖率达75.9%,茶叶、中药材、森林旅游“绿色产值”超过30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九连山赋予贫困群众“生态饭”一样,在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守得青山在,不愁没饭吃”,生态扶贫成效显著。根据报道,截至目前,全国生态扶贫共带动300万贫困人口脱贫和增收。实际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带来的不只有眼前看得见的利益,还有就业带动、产业延伸、旅游开发、农村发展结构优化等利长远的“生态经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万代的宏大事业。

绿水青山带来就业“长青”。随着全国各地植绿造绿行动的更加深入广泛,国内森林覆盖率、草地披绿面积逐年增加,同步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加入护林、守林队伍,不少贫困人口端稳了“就业碗”。2016年以来,我国已累计安排中央资金140亿元在贫困地区选聘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当然,除了生态发展带来的直接就业外,一些地方生态持续向好,吸引来更多与生态紧密相连的绿色发展项目,由此带动的贫困人口就业更为显著。因此,走绿色发展道路,自带“一本万利”的价值,各地都应牢牢把握好其中的机遇。

绿水青山拉动产业“长流”。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产业发展,成为很多地方实施“生态富民”的重要经验。在湖北丹江口水库旁,附近村民们种上了数百亩柿子林,既固水土,又套种养,实现了绿色与种植产业的协同发展,打开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新窗口”。这些年,在适宜种茶的南方地区,在政策的指引下,郁郁葱葱的茶林大面积出现,“绿叶子”变“金叶子”的脱贫故事,不断坚定着人们走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意志。林下种养、生态发展、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让贫困地区的绿色产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绿水青山拓展增收“边界”。农村地区有着广袤的土地资源,除了耕地种植之外,其余的闲置山体和土地大可实施植绿造绿,让绿色发展持续向基层延伸。眼下看得见的,越来越多的地方在森林“氧吧”里发展起了旅游经济,通过品牌打造、名片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养生,进而拉动当地饮食、住宿、消费、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持续攀升,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享受到绿色发展的“红利”。除此之外,村民们亦可依赖青山搞养殖等产业,走返乡创业之路。重庆市城口县前进村村民胥远秋充分利用山林的自然空间,养殖了6000多只土鸡,一年仅利润就有20多万元。土鸡、黑猪、高山蔬菜,这些过去藏在大山里的产品,如今上了越来越多居民的餐桌。而这些,都是地方绿水青山名片打造中带来的实实在在收益。

生态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尤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走出彩。各地各部门应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统筹做好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将力度持续向还未脱贫的52个贫困县倾斜,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出生态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贾克琰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守好绿色“宝库”,在植绿造绿中安民富民

2020-05-24 09:03:44 来源: 0 条评论

“上山的游客多了,生意又旺起来了。”初夏时节,岚雾缭绕、林木葱郁的九连山进入最佳观赏期,湖北省鹤峰县下坪乡石堡村村民汪文烈开的农家乐迎来一拨拨客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守好九连山这座绿色“宝库”,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鹤峰森林覆盖率达75.9%,茶叶、中药材、森林旅游“绿色产值”超过30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九连山赋予贫困群众“生态饭”一样,在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守得青山在,不愁没饭吃”,生态扶贫成效显著。根据报道,截至目前,全国生态扶贫共带动300万贫困人口脱贫和增收。实际上,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带来的不只有眼前看得见的利益,还有就业带动、产业延伸、旅游开发、农村发展结构优化等利长远的“生态经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万代的宏大事业。

绿水青山带来就业“长青”。随着全国各地植绿造绿行动的更加深入广泛,国内森林覆盖率、草地披绿面积逐年增加,同步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加入护林、守林队伍,不少贫困人口端稳了“就业碗”。2016年以来,我国已累计安排中央资金140亿元在贫困地区选聘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当然,除了生态发展带来的直接就业外,一些地方生态持续向好,吸引来更多与生态紧密相连的绿色发展项目,由此带动的贫困人口就业更为显著。因此,走绿色发展道路,自带“一本万利”的价值,各地都应牢牢把握好其中的机遇。

绿水青山拉动产业“长流”。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产业发展,成为很多地方实施“生态富民”的重要经验。在湖北丹江口水库旁,附近村民们种上了数百亩柿子林,既固水土,又套种养,实现了绿色与种植产业的协同发展,打开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新窗口”。这些年,在适宜种茶的南方地区,在政策的指引下,郁郁葱葱的茶林大面积出现,“绿叶子”变“金叶子”的脱贫故事,不断坚定着人们走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意志。林下种养、生态发展、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让贫困地区的绿色产业之路越走越宽广。

绿水青山拓展增收“边界”。农村地区有着广袤的土地资源,除了耕地种植之外,其余的闲置山体和土地大可实施植绿造绿,让绿色发展持续向基层延伸。眼下看得见的,越来越多的地方在森林“氧吧”里发展起了旅游经济,通过品牌打造、名片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养生,进而拉动当地饮食、住宿、消费、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持续攀升,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享受到绿色发展的“红利”。除此之外,村民们亦可依赖青山搞养殖等产业,走返乡创业之路。重庆市城口县前进村村民胥远秋充分利用山林的自然空间,养殖了6000多只土鸡,一年仅利润就有20多万元。土鸡、黑猪、高山蔬菜,这些过去藏在大山里的产品,如今上了越来越多居民的餐桌。而这些,都是地方绿水青山名片打造中带来的实实在在收益。

生态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尤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走出彩。各地各部门应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统筹做好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将力度持续向还未脱贫的52个贫困县倾斜,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出生态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贾克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