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涵养绿色存量释放经济增量的生动范例
“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愿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正在大步流星地从理想走进现实。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涵养绿色存量释放经济增量的生动范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5-18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万州却交出亮丽成绩单:一季度农业增加值上涨3.5%,其中特色玫瑰香橙产业实现产值6亿元,同比增加15.3%。近年来,万州依靠好山、好水、好生态,念好“山字经”,做足“水文章”,打出“生态牌”,推动山地高效农业升级。目前全区经果林面积近80万亩,年底生猪将达123万头养殖能力,曾经的“满坡荒”变成“漫山绿”,“风景变产业、产业成风景”的绿色发展动能强劲。

新冠肺炎疫情态势凶猛,给生产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同小可,人多地少、山高坡陡的山沟沟如何抗住冲击、渡过难关,成为各方普遍关切的现实问题。万州区一季度农业增加值逆势上扬,不失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用绿色存量换经济增量的鲜活样板,反映出近些年来重庆和全国各地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带来的历史性巨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硬核道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采取“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养殖技术,生猪粪便通过自动刮粪器统一收纳到圈舍外,与秸秆、益生菌等深度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还能节约大量用水和人工成本;有机肥销往附近的茶园、柑橘林,减少了果园20%以上的化肥用量,提升了果子品质、扩大了果品销路。万州推广生态养猪打“绿色牌”,用上新技术、粪污零排放,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当地群众尝到种养循环两头甜,也对“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大增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和自主意识。

万州生态种养模式让山区农业经济焕发出蓬勃活力,在应对疫情挑战中也显得更为从容,这只是各地涵养绿色存量、释放经济增量的一个成功范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最坚定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既给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又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部署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开展垃圾分类到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从云南洱海治理到青海三江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愿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正在大步流星地从理想走进现实。

作者:高谭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涵养绿色存量释放经济增量的生动范例

2020-05-18 09:18:13 来源: 0 条评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万州却交出亮丽成绩单:一季度农业增加值上涨3.5%,其中特色玫瑰香橙产业实现产值6亿元,同比增加15.3%。近年来,万州依靠好山、好水、好生态,念好“山字经”,做足“水文章”,打出“生态牌”,推动山地高效农业升级。目前全区经果林面积近80万亩,年底生猪将达123万头养殖能力,曾经的“满坡荒”变成“漫山绿”,“风景变产业、产业成风景”的绿色发展动能强劲。

新冠肺炎疫情态势凶猛,给生产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同小可,人多地少、山高坡陡的山沟沟如何抗住冲击、渡过难关,成为各方普遍关切的现实问题。万州区一季度农业增加值逆势上扬,不失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用绿色存量换经济增量的鲜活样板,反映出近些年来重庆和全国各地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带来的历史性巨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硬核道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采取“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养殖技术,生猪粪便通过自动刮粪器统一收纳到圈舍外,与秸秆、益生菌等深度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还能节约大量用水和人工成本;有机肥销往附近的茶园、柑橘林,减少了果园20%以上的化肥用量,提升了果子品质、扩大了果品销路。万州推广生态养猪打“绿色牌”,用上新技术、粪污零排放,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当地群众尝到种养循环两头甜,也对“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大增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广泛共识和自主意识。

万州生态种养模式让山区农业经济焕发出蓬勃活力,在应对疫情挑战中也显得更为从容,这只是各地涵养绿色存量、释放经济增量的一个成功范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最坚定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既给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又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部署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开展垃圾分类到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从云南洱海治理到青海三江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愿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正在大步流星地从理想走进现实。

作者:高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