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用心用力用情 绘好乡村振兴新画卷
努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用心用力用情 绘好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5-08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用心夯实产业之基。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要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要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发展。

用力蓄积人才之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培育力度,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要不断创新管理与服务保障机制,逐步打造乡土人才实干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愿意留在乡村发展的各类人才提供最大的支持与帮助,激励各类社会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为乡村发展积攒人才资源。

用情铸造文化之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要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放眼现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描绘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山乡大地徐徐铺展。展望未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水壵子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用心用力用情 绘好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0-05-08 08:45:56 来源: 0 条评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用心夯实产业之基。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要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要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发展。

用力蓄积人才之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培育力度,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要不断创新管理与服务保障机制,逐步打造乡土人才实干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愿意留在乡村发展的各类人才提供最大的支持与帮助,激励各类社会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为乡村发展积攒人才资源。

用情铸造文化之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要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放眼现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描绘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山乡大地徐徐铺展。展望未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水壵子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