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乐见产业经济成脱贫致富的“发动机”
只有更多农村的产业联盟高速运转,脱贫致富才更能给农民呈现惊喜与幸福!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乐见产业经济成脱贫致富的“发动机”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4-19

3月下旬,重庆南川区金山镇院星村满山遍野的李子花开满枝头,一片生机盎然。花海中,63岁的贫困户陈秀英正忙着栽种中药材。“现在我有李子林的股份收益、中药材收益和劳务收益,每天都能收入100多元。”看到李子林的明显变化,陈秀英喜笑颜开。

重庆南川村民陈秀英的喜笑颜开,得益于当地脱贫致富,是当地在产业经济上规模、成体系,有效推进了农民在家门口致富,让农民在奔小康的路上更加充满精气神。

重庆产业经济成为脱贫致富的“发动机”,离不开政府努力作为“引擎”。推动农民更好地走在脱贫致富的大路上,少不了政府帮助村民致富当起好管家。不可否认,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重庆聚焦深度贫困精准发力,各区县千方百计通过产业发展促进村民收入稳步提升,产业经济成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发动机”。在当地脱贫攻坚战中,地方政府既当好桥梁,又当好管家,为农民改善产业种植,提出产业质量科学规划,出钱出力,通过产业发展,将农民以前在种养殖中的管理不规范,产量少、品质低进行升级、日常管护、发展规划和包装销售实行了统一管理,为村民增加了多份,农民不仅口袋鼓了,也更加精神了!

产业经济成为脱贫致富的“发动机”,增强的不仅是产业体系,更让农民看到了土地上长出的“希望”。要实现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能让农民在自己家门口实现致富的,就不能舍近求远。重庆通过发展产业规模,推动村民在产业规模中走上了致富大道,让农民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感。无论是通过产业发展,农民有土地流传补偿,更在产业经济的带动下有活干,有固定的收入,在家门口打工就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充分帮助农民感受到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无论是黄连村的菊花产业,还是李子林的“6+N+1”的扶贫产业体系,让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更加凸显,产业园每年订单8亿元以上的订单,不仅让当地15000余农户增收,也让5000余户贫困户彻底告别贫困,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产业经济成为脱贫致富的“发动机”,让农民成长的舞台更加宽广。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民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只有农民更加强大,懂技术、会种田,会谋划,发展产业经济才更有前景,农村才更有希望。无论是巫溪将“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还是武陵的“产业村长”显身手,让农民在脱贫致富中参与管理,学习技术,更多年轻农民走进了当地政府举办的人才培训班,让更多新农民感受到农村就是他们奋斗的舞台,这才是重庆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为脱贫致富注入的恒久动力。

要实现全面小康,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庆利用产业经济完胜脱贫攻坚的举措可推而广之,只有更多农村的产业联盟高速运转,脱贫致富才更能给农民呈现惊喜与幸福!

作者:张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乐见产业经济成脱贫致富的“发动机”

2020-04-19 09:37:05 来源: 0 条评论

3月下旬,重庆南川区金山镇院星村满山遍野的李子花开满枝头,一片生机盎然。花海中,63岁的贫困户陈秀英正忙着栽种中药材。“现在我有李子林的股份收益、中药材收益和劳务收益,每天都能收入100多元。”看到李子林的明显变化,陈秀英喜笑颜开。

重庆南川村民陈秀英的喜笑颜开,得益于当地脱贫致富,是当地在产业经济上规模、成体系,有效推进了农民在家门口致富,让农民在奔小康的路上更加充满精气神。

重庆产业经济成为脱贫致富的“发动机”,离不开政府努力作为“引擎”。推动农民更好地走在脱贫致富的大路上,少不了政府帮助村民致富当起好管家。不可否认,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重庆聚焦深度贫困精准发力,各区县千方百计通过产业发展促进村民收入稳步提升,产业经济成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发动机”。在当地脱贫攻坚战中,地方政府既当好桥梁,又当好管家,为农民改善产业种植,提出产业质量科学规划,出钱出力,通过产业发展,将农民以前在种养殖中的管理不规范,产量少、品质低进行升级、日常管护、发展规划和包装销售实行了统一管理,为村民增加了多份,农民不仅口袋鼓了,也更加精神了!

产业经济成为脱贫致富的“发动机”,增强的不仅是产业体系,更让农民看到了土地上长出的“希望”。要实现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能让农民在自己家门口实现致富的,就不能舍近求远。重庆通过发展产业规模,推动村民在产业规模中走上了致富大道,让农民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感。无论是通过产业发展,农民有土地流传补偿,更在产业经济的带动下有活干,有固定的收入,在家门口打工就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充分帮助农民感受到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无论是黄连村的菊花产业,还是李子林的“6+N+1”的扶贫产业体系,让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更加凸显,产业园每年订单8亿元以上的订单,不仅让当地15000余农户增收,也让5000余户贫困户彻底告别贫困,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产业经济成为脱贫致富的“发动机”,让农民成长的舞台更加宽广。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民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只有农民更加强大,懂技术、会种田,会谋划,发展产业经济才更有前景,农村才更有希望。无论是巫溪将“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还是武陵的“产业村长”显身手,让农民在脱贫致富中参与管理,学习技术,更多年轻农民走进了当地政府举办的人才培训班,让更多新农民感受到农村就是他们奋斗的舞台,这才是重庆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为脱贫致富注入的恒久动力。

要实现全面小康,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庆利用产业经济完胜脱贫攻坚的举措可推而广之,只有更多农村的产业联盟高速运转,脱贫致富才更能给农民呈现惊喜与幸福!

作者:张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