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用“舌尖”文明重塑“美食”文化
用“舌尖”文明重塑“美食”文化,是一场对“吃”的移风易俗、转型升级,尚有待各方久久为功,用绣花精神做足功课。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用“舌尖”文明重塑“美食”文化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3-28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公众健康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对自身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有关文明饮食的检讨尤具共性,引发社会各方相当广泛的共鸣,不仅相关部门因势而为,及时出台了禁售禁食“野味”的规章,而且诸如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等之类倡议,同样得到线上线下的热烈响应,共建“舌尖上的文明”渐成普遍共识和共同愿望。

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学界对疫情的溯源普遍指向野生动物,引起公共舆论对违法滥捕、滥食野生动物现象的质疑和批评,呼吁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生态的声音日渐高涨;防控病毒传播、疫情扩散对传统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带来的变革,促成人们对日常文明生活习惯养成的思考与期待……在磨难经历中反思、成长、进步,用“舌尖”文明重塑“美食”内涵、提升“美食”文化正当其时。

中华民族丰富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舌尖上的中国”可谓名至实归。传统意义上的“美食”,多指色、香、味之美和烹调制作技艺之美,更多地侧重于吃的内容和感官体验,而对吃的行为本身讲究得相对较少,甚至存在为追求美食快感而随意吃、冒险吃等情形。时代在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美食诉求在变,也越来越在乎文化品味,这就必然要求赋予“美食”以“美+食”新意涵,不只看重食物本身的饱腹、品尝之美,更加重视和追求合法之美、卫生之美、安全之美、健康之美、礼仪之美、和谐之美,等等,而且美在食先,这正是“舌尖上的文明”应有之义。

一段时期以来,各地开展诸如公筷、分餐、光盘之类文明饮食倡导活动,也收获了不少积极效果。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舌尖上的文明”重要性、必要性有如此深切的认知,理应增进文明餐饮的内在认同和自觉自主,把战“疫”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坚持下来并发扬光大;多地、多部门借此契机因势利导,发出“吃得文明”之类倡议,全方位、多视角推动共建“舌尖上的文明”,积极作为、创新实践无疑值得称道,由此催生餐桌文明、舌尖文明的大变革,实现“美食”文化的大提升,同样值得期待。

记得曾经参加一位远方亲友的酒店宴请时,公筷、公勺倒是一应俱全,最后把餐盘剩菜拌进面食中再分而食之,如此“美色”虽说不缺色、香、味,却是不折不扣的“口水面”“口水饭”,无异于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这提示我们,倡导“舌尖”文明、提升“美食”文化,硬件、形式必不可少,思想上的重视、观念上的转变、细节上的改进、传统习俗的革故鼎新更为关键。用“舌尖”文明重塑“美食”文化,是一场对“吃”的移风易俗、转型升级,尚有待各方久久为功,用绣花精神做足功课。

作者:高子瑜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用“舌尖”文明重塑“美食”文化

2020-03-28 08:26:59 来源: 0 条评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公众健康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对自身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有关文明饮食的检讨尤具共性,引发社会各方相当广泛的共鸣,不仅相关部门因势而为,及时出台了禁售禁食“野味”的规章,而且诸如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等之类倡议,同样得到线上线下的热烈响应,共建“舌尖上的文明”渐成普遍共识和共同愿望。

有道是,吃一堑、长一智。学界对疫情的溯源普遍指向野生动物,引起公共舆论对违法滥捕、滥食野生动物现象的质疑和批评,呼吁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生态的声音日渐高涨;防控病毒传播、疫情扩散对传统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带来的变革,促成人们对日常文明生活习惯养成的思考与期待……在磨难经历中反思、成长、进步,用“舌尖”文明重塑“美食”内涵、提升“美食”文化正当其时。

中华民族丰富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舌尖上的中国”可谓名至实归。传统意义上的“美食”,多指色、香、味之美和烹调制作技艺之美,更多地侧重于吃的内容和感官体验,而对吃的行为本身讲究得相对较少,甚至存在为追求美食快感而随意吃、冒险吃等情形。时代在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美食诉求在变,也越来越在乎文化品味,这就必然要求赋予“美食”以“美+食”新意涵,不只看重食物本身的饱腹、品尝之美,更加重视和追求合法之美、卫生之美、安全之美、健康之美、礼仪之美、和谐之美,等等,而且美在食先,这正是“舌尖上的文明”应有之义。

一段时期以来,各地开展诸如公筷、分餐、光盘之类文明饮食倡导活动,也收获了不少积极效果。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舌尖上的文明”重要性、必要性有如此深切的认知,理应增进文明餐饮的内在认同和自觉自主,把战“疫”期间养成的良好习惯坚持下来并发扬光大;多地、多部门借此契机因势利导,发出“吃得文明”之类倡议,全方位、多视角推动共建“舌尖上的文明”,积极作为、创新实践无疑值得称道,由此催生餐桌文明、舌尖文明的大变革,实现“美食”文化的大提升,同样值得期待。

记得曾经参加一位远方亲友的酒店宴请时,公筷、公勺倒是一应俱全,最后把餐盘剩菜拌进面食中再分而食之,如此“美色”虽说不缺色、香、味,却是不折不扣的“口水面”“口水饭”,无异于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这提示我们,倡导“舌尖”文明、提升“美食”文化,硬件、形式必不可少,思想上的重视、观念上的转变、细节上的改进、传统习俗的革故鼎新更为关键。用“舌尖”文明重塑“美食”文化,是一场对“吃”的移风易俗、转型升级,尚有待各方久久为功,用绣花精神做足功课。

作者:高子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