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博物馆驻“云端”,数字化点燃“文化+”新火苗
从今年2月开始,抖音、淘宝、腾讯、快手等大型互联网平台相继举办“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全国几十家博物馆参与,网友反响热烈,单日观看量超过千万。作为闭馆期间博物馆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种新方式,直播备受观众欢迎和社会关注,已成为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
疫情束缚住了人们的腿,却阻挡不了人们追求文化、热爱生活的心。疫情防控期间,全民居家隔离,却意外让博物馆在“云端”火了起来。一些有历史文化、有博物馆工作经历的人们拿起手机,以直播的形式让网民了解历史、认识文物,成为疫情期间促进数字化发展的新手段。
事实上,直播业态发展几年来,游客游览博物馆时开直播也不是新鲜事,但像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由专业力量规模化直播的方式并不多见。不仅网红讲解员白雪松在网上直播带火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受疫情影响闭馆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30多家国内著名博物馆在互联网平台也推行直播,吸粉无数,获得网友一致点赞称道。
足不出户,不进展馆,人们不仅可以在自家实现文物观看,而且还配有专门的讲解员在线讲解, 数字化打开的“文化”新“窗口”,带给人们更多学习历史、学习文化的新机会。更深层次来看,“文化+”的力量远不止于此,通过线上直播,不仅可以拉来流量,还会创造具有现实意义的经济资本。博物馆与人们“云”相约,在同时能容纳上百万用户的直播间里,也是推广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好机会。在文化直播互动中,人们将会对一个城市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容易产生亲自体验一番的感想,游客拉动带来的旅游、餐饮、住宿、特色产业等方面的经济增长,都将是“互联网+文化”创意的直接收益。
疫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对经济社会造成一定冲击,但也带来了一些行业和领域发展思路的转变、成长模式的升级,激发出更多的发展活力。与博物馆直播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疫情期间,“农产品直播”走进田间地头、县长书记进直播间“带货”……网络直播的“力量”进一步释放,有效弥补了线下经营受阻的短板。拥抱互联网,成为了时下很多传统行业和领域转型升级、多渠道满足公众需求的必然选择和潮流趋势。
不过,与线上卖水果、卖产品不尽相同是,博物馆推行网上“云直播”,对直播员、讲解员的文化素养要求会更高。要拉动“卖点”,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对讲解内容要保持最基本的历史客观;同时还需要具备诙谐、幽默、亲和等符合网络传播的鲜明特点。譬如,可以在直播中与网民广泛互动,适时组织开展知识竞答等,以人们爱看、愿意参与的方式,在博物馆与广大网民间建立起一座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因此,保持一定的专业性,又具备网络直播的技巧,这是对博物馆直播员的最基本要求。各地在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也应靶向施策,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直播力量”,让这一文化新业态融入到更多人群当中,从本质上推动博物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作者: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