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脱贫攻坚须臾咬住特色产业不松劲
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是脱贫攻坚“百米冲刺”中尤需兼顾、须臾不可松懈的重要抓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脱贫攻坚须臾咬住特色产业不松劲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3-16

又是花开时节,在武陵山区的重庆黔江区,放眼所及,漫山遍野到处是白色的李花、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当地干部群众眼里,这满山坡的桃李,既是生态树,也是“摇钱树”。就拿脆红李来说,盛果期每亩能产4000多斤,产值有1万多块钱。

浇水浇在根上,扶贫扶在点上。组织贫困地区种植经济作物、打造经济林,向农村延伸经济产业链,是各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提升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的关键举措。当下正值春季农业生产、林木栽种的大好时节,把握好时机,组织农村地区做好春耕备耕、经济作物种植,稳住农业“压舱石”,鼓起农民“钱袋子”,打牢脱贫攻坚基础,是时下须臾不可放松的重点任务。

产业脱贫的好处,基层农民体会最为深刻。就拿经济作物种植业来说,尽管受到植物生长周期的影响,种植初期客观存在“成本高、见效慢”的特点,但待到桃果挂枝之时,漫山遍野的果树林木、经济作物都是能够及时变现的“摇钱树”,带来的都是真金白银的收益。

在重庆黔江中塘镇的仰头山,当地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组织农民分类种植脆红李、猕猴桃、茶叶、油茶等,将过去的荒山变成绿林,脱贫户一年仅从猕猴桃树上就能赚下5万多块钱;在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潞城瑶族乡,当地带领农民打造油茶产业示范区,改良品种后,脱贫户一年仅靠油茶就能收入十多万元……靠着一山绿林,遍布在全国各地的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吃上了产业饭,走上了“职业农民”路,过上了希冀数十年的小康生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当前剩余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不仅要全数实现脱贫摘帽,确保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不丢一户,而且还要保证脱贫成色,让脱贫质量经得起考验,需要竭尽全力防止贫困户返贫。对此,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还需创新思路,及时总结经验,在“特”字上想办法、做文章。因地制宜,利用好当前的美好春光,组织贫困地区规模化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产业,让农民真正实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是精准扶贫、攻克贫困堡垒的应有题中之义。

政策扶持需先行护航。对于基层地区产业发展,好的政策可以管根本、管长远。今年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明确提出要稳定农村基本政策,完善新时代“三农”工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这其中就蕴含着对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各地应在资金扶持、产业引导、链条补齐上多花功夫,以政策的“篮子”把更多的农村地区劳动力引进来,鼓励他们改进发展的思路,多打造特色经济产物,为脱贫攻坚增强后劲,稳固成效。

就业拉动需协同发力。稳就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杠杆。特色农产业在农村地区形成气候,外出务工人员也可返乡创业,进而拉动更多的本土农民实现就地就业,这对提升农村地区百姓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大有裨益。实际上,在一些地方,政府投入专门股权化扶持资金,鼓励群众集体推动特色农产业发展,带动企业、农民、村集体按一定比例持有产业股份,既调动了贫困地区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也让更多的人搭上产业发展的致富“快车”。这些有益尝试,都是走宽、走稳产业扶贫和农民就业路子的有效尝试,值得各地很好地思考和借鉴。

栽下“摇钱树”,走上致富路。如何走好战“疫”战贫“平衡木”,有序组织农村地区搞好农业生产、特色产业发展,考验着地方决策智慧和实战能力。紧紧咬住基层产业链条不松劲,做大做好“特”字文章,寻思路,想办法,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是脱贫攻坚“百米冲刺”中尤需兼顾、须臾不可松懈的重要抓手。

作者:周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脱贫攻坚须臾咬住特色产业不松劲

2020-03-16 08:03:40 来源: 0 条评论

又是花开时节,在武陵山区的重庆黔江区,放眼所及,漫山遍野到处是白色的李花、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当地干部群众眼里,这满山坡的桃李,既是生态树,也是“摇钱树”。就拿脆红李来说,盛果期每亩能产4000多斤,产值有1万多块钱。

浇水浇在根上,扶贫扶在点上。组织贫困地区种植经济作物、打造经济林,向农村延伸经济产业链,是各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提升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的关键举措。当下正值春季农业生产、林木栽种的大好时节,把握好时机,组织农村地区做好春耕备耕、经济作物种植,稳住农业“压舱石”,鼓起农民“钱袋子”,打牢脱贫攻坚基础,是时下须臾不可放松的重点任务。

产业脱贫的好处,基层农民体会最为深刻。就拿经济作物种植业来说,尽管受到植物生长周期的影响,种植初期客观存在“成本高、见效慢”的特点,但待到桃果挂枝之时,漫山遍野的果树林木、经济作物都是能够及时变现的“摇钱树”,带来的都是真金白银的收益。

在重庆黔江中塘镇的仰头山,当地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组织农民分类种植脆红李、猕猴桃、茶叶、油茶等,将过去的荒山变成绿林,脱贫户一年仅从猕猴桃树上就能赚下5万多块钱;在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潞城瑶族乡,当地带领农民打造油茶产业示范区,改良品种后,脱贫户一年仅靠油茶就能收入十多万元……靠着一山绿林,遍布在全国各地的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吃上了产业饭,走上了“职业农民”路,过上了希冀数十年的小康生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当前剩余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不仅要全数实现脱贫摘帽,确保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不丢一户,而且还要保证脱贫成色,让脱贫质量经得起考验,需要竭尽全力防止贫困户返贫。对此,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还需创新思路,及时总结经验,在“特”字上想办法、做文章。因地制宜,利用好当前的美好春光,组织贫困地区规模化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产业,让农民真正实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是精准扶贫、攻克贫困堡垒的应有题中之义。

政策扶持需先行护航。对于基层地区产业发展,好的政策可以管根本、管长远。今年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明确提出要稳定农村基本政策,完善新时代“三农”工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这其中就蕴含着对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各地应在资金扶持、产业引导、链条补齐上多花功夫,以政策的“篮子”把更多的农村地区劳动力引进来,鼓励他们改进发展的思路,多打造特色经济产物,为脱贫攻坚增强后劲,稳固成效。

就业拉动需协同发力。稳就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杠杆。特色农产业在农村地区形成气候,外出务工人员也可返乡创业,进而拉动更多的本土农民实现就地就业,这对提升农村地区百姓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大有裨益。实际上,在一些地方,政府投入专门股权化扶持资金,鼓励群众集体推动特色农产业发展,带动企业、农民、村集体按一定比例持有产业股份,既调动了贫困地区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也让更多的人搭上产业发展的致富“快车”。这些有益尝试,都是走宽、走稳产业扶贫和农民就业路子的有效尝试,值得各地很好地思考和借鉴。

栽下“摇钱树”,走上致富路。如何走好战“疫”战贫“平衡木”,有序组织农村地区搞好农业生产、特色产业发展,考验着地方决策智慧和实战能力。紧紧咬住基层产业链条不松劲,做大做好“特”字文章,寻思路,想办法,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是脱贫攻坚“百米冲刺”中尤需兼顾、须臾不可松懈的重要抓手。

作者:周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