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为大地植绿,让春山可望
待疫情过后,我们一起看大好河山,一起欣赏春山青,春水绿,李花白,桃花红。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为大地植绿,让春山可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3-12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大地处处充满着绿的生机,第42个“植树节”悄然而至。虽然在不少地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无法在线下共同挥锹,但最近一些地方创新形式,推出了“云植树”。人们可参与线上种树浇水认领树苗,待植树活动结束后,“虚拟树苗”可被移植到线下农场等地方,并在小树苗上贴上“爱心认领卡”等,让人们同样有参与感、贡献力。

人们生态意识的提升,与参与植绿的形式丰富相辅相成。疫情形势严重的地方,人们依然保持着“不集聚、少流动”的防疫要求,在线上守护着心中的“绿苗”;疫情形势较轻或是没有疫情的地方,人们在做好春耕备耕的同时,同步做好开荒松土,不忘在线下为大地植树披绿。

普通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国家层面也不忘导向引领,指导实践。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就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项发出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顶层部署,以更加严格的法治环境为生态建设护航,体现着大国生态责任与生态担当。

中国始终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不仅深入人心,更落实在具体行动当中。自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0多年来,我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分别成倍增长,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地球植被面积扩大,中国功在其中。这与中国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紧密相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都是相互依存、保持敬畏的关系。这些年,各地都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提升生态林木建设,不断健全法律保障,为大自然保护立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护“盾”墙。

国家层面,“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一系列的大型生态修复工程有力推进,为治沙治荒发挥着中坚力量,换来了荒漠的不断缩小,绿洲的持续放大。个人层面,人们选择电子支付、绿色出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义务劳动,一株株幼苗在人们的精心培育下长成了参天大树。在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时刻演绎着“生命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造林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生态的保护,需要全民参与、代代相传。人们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大地,大地也以气候的变好、风沙的减少、山体的稳固来回馈人们,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共同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大美自然,让青山绿水常在,让生态与发展共赢。

我们既需要“植树节”全民线上线下植树的仪式感,更需要保护大自然、爱护林木、参与生态建设的每日行动。春回大地,希望永驻。待疫情过后,我们一起看大好河山,一起欣赏春山青,春水绿,李花白,桃花红。

作者:周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为大地植绿,让春山可望

2020-03-12 09:28:26 来源: 0 条评论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大地处处充满着绿的生机,第42个“植树节”悄然而至。虽然在不少地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无法在线下共同挥锹,但最近一些地方创新形式,推出了“云植树”。人们可参与线上种树浇水认领树苗,待植树活动结束后,“虚拟树苗”可被移植到线下农场等地方,并在小树苗上贴上“爱心认领卡”等,让人们同样有参与感、贡献力。

人们生态意识的提升,与参与植绿的形式丰富相辅相成。疫情形势严重的地方,人们依然保持着“不集聚、少流动”的防疫要求,在线上守护着心中的“绿苗”;疫情形势较轻或是没有疫情的地方,人们在做好春耕备耕的同时,同步做好开荒松土,不忘在线下为大地植树披绿。

普通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国家层面也不忘导向引领,指导实践。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就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项发出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顶层部署,以更加严格的法治环境为生态建设护航,体现着大国生态责任与生态担当。

中国始终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不仅深入人心,更落实在具体行动当中。自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0多年来,我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分别成倍增长,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地球植被面积扩大,中国功在其中。这与中国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紧密相连。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都是相互依存、保持敬畏的关系。这些年,各地都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提升生态林木建设,不断健全法律保障,为大自然保护立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护“盾”墙。

国家层面,“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一系列的大型生态修复工程有力推进,为治沙治荒发挥着中坚力量,换来了荒漠的不断缩小,绿洲的持续放大。个人层面,人们选择电子支付、绿色出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义务劳动,一株株幼苗在人们的精心培育下长成了参天大树。在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时刻演绎着“生命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造林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生态的保护,需要全民参与、代代相传。人们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大地,大地也以气候的变好、风沙的减少、山体的稳固来回馈人们,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共同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大美自然,让青山绿水常在,让生态与发展共赢。

我们既需要“植树节”全民线上线下植树的仪式感,更需要保护大自然、爱护林木、参与生态建设的每日行动。春回大地,希望永驻。待疫情过后,我们一起看大好河山,一起欣赏春山青,春水绿,李花白,桃花红。

作者:周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