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向科技要方法,注入战“疫”必胜力量
坚持在疫情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关,在疫情防控中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向科技要方法,注入战“疫”必胜力量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3-04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中国建设,早已成为全民矢志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冠肺炎来势凶猛,让人猝不及防,但病毒再狡猾,在众志成城、科技“火光”面前,也会“缴械投降”,为人类所击败。在这场全民战“疫”临时大考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论是前方科研人员加足马力研究病毒基因序列、分离毒株、研制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还是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中引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在这场抗疫大战中,科技身影无处不在,不仅为疫情防控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战“疫”全局赢得了主动,科技成为支撑我们尽快战胜疫情的中坚之力。

增强科技防疫自信,坚定必胜信念。如果把疫情防控比作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那么蕴含其中的科技力量便是不断助跑的“加速器”。在人们对新冠肺炎病毒一无所知的观望时刻,无数医疗科研团队率先出征,从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方向展开科研攻关,带领人们逐渐认识病毒的“真面目”。不论是开始对病毒“人传人”的警告,还是气溶胶传播的专业解答,再到对疫情形势的全局判断,以至后来一些地方采取的交通封闭管理措施等,无一不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事实证明,科技的理性对疫情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搭上科技“快车”,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注入必胜筹码。同病魔较量,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一最有利的武器;战胜疫魔,更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人类寿命延长,与近代医疗科学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人们战胜病魔,同样需要医疗科学的支撑。疫苗和抗体研制、药物筛选、病毒致病机理研究、快速检测试剂研究和应用事关抗疫根本,也是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唯有科研和物资生产加速再加速,科研力量投入再投入,尽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药物、检测试剂等,才能满足抗击疫情的“弹药”所需,实现疫情防控第一线与科研“大后方”有机衔接、并肩作战。

延伸科技应用边界,创造必胜条件。近段时间,科技“急先锋”频频刷屏,科技力量有效填补了防疫期间人力资源紧缺的短板。在疫情重点防控区域,需要对人流严格控制,能够精准定位的无人机紧急运送应急物资;道路实施大面积管控,交通部门通过入网服务平台,向道路车辆推送疫情、道路运输服务、防疫物资运输等信息,确保运输畅通有序;医院间物资交流不畅,智能配送机器人派上用场;为方便远程会诊,移动CT“方舱”落户医院……关键时刻,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服务等科技创新拓展应用范围,为疫情防控注入新的基础力量。这也启示人们,基于防范化解重大疫情风险的科研产品研发和应用,可朝着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方向拓展,切实提升综合“免疫力”。

打造科技人才“洼地”,提升必胜实力。疫情防控时间紧、任务重,在短时间内要求医疗科学研究见成效,以科技杠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考验着综合科研实力。疫情发生后,包括上海、广东、重庆在内的多地出台政策,通过设立科技基金、悬赏奖金等方式鼓励抗疫科技研发,体现了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坚持在疫情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关,在疫情防控中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向科技要方法,为战“疫”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作者:周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向科技要方法,注入战“疫”必胜力量

2020-03-04 09:09:13 来源: 0 条评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中国建设,早已成为全民矢志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

新冠肺炎来势凶猛,让人猝不及防,但病毒再狡猾,在众志成城、科技“火光”面前,也会“缴械投降”,为人类所击败。在这场全民战“疫”临时大考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论是前方科研人员加足马力研究病毒基因序列、分离毒株、研制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还是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建设中引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在这场抗疫大战中,科技身影无处不在,不仅为疫情防控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战“疫”全局赢得了主动,科技成为支撑我们尽快战胜疫情的中坚之力。

增强科技防疫自信,坚定必胜信念。如果把疫情防控比作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那么蕴含其中的科技力量便是不断助跑的“加速器”。在人们对新冠肺炎病毒一无所知的观望时刻,无数医疗科研团队率先出征,从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方向展开科研攻关,带领人们逐渐认识病毒的“真面目”。不论是开始对病毒“人传人”的警告,还是气溶胶传播的专业解答,再到对疫情形势的全局判断,以至后来一些地方采取的交通封闭管理措施等,无一不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事实证明,科技的理性对疫情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搭上科技“快车”,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注入必胜筹码。同病魔较量,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一最有利的武器;战胜疫魔,更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人类寿命延长,与近代医疗科学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人们战胜病魔,同样需要医疗科学的支撑。疫苗和抗体研制、药物筛选、病毒致病机理研究、快速检测试剂研究和应用事关抗疫根本,也是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唯有科研和物资生产加速再加速,科研力量投入再投入,尽快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药物、检测试剂等,才能满足抗击疫情的“弹药”所需,实现疫情防控第一线与科研“大后方”有机衔接、并肩作战。

延伸科技应用边界,创造必胜条件。近段时间,科技“急先锋”频频刷屏,科技力量有效填补了防疫期间人力资源紧缺的短板。在疫情重点防控区域,需要对人流严格控制,能够精准定位的无人机紧急运送应急物资;道路实施大面积管控,交通部门通过入网服务平台,向道路车辆推送疫情、道路运输服务、防疫物资运输等信息,确保运输畅通有序;医院间物资交流不畅,智能配送机器人派上用场;为方便远程会诊,移动CT“方舱”落户医院……关键时刻,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服务等科技创新拓展应用范围,为疫情防控注入新的基础力量。这也启示人们,基于防范化解重大疫情风险的科研产品研发和应用,可朝着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方向拓展,切实提升综合“免疫力”。

打造科技人才“洼地”,提升必胜实力。疫情防控时间紧、任务重,在短时间内要求医疗科学研究见成效,以科技杠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考验着综合科研实力。疫情发生后,包括上海、广东、重庆在内的多地出台政策,通过设立科技基金、悬赏奖金等方式鼓励抗疫科技研发,体现了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坚持在疫情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关,在疫情防控中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向科技要方法,为战“疫”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作者:周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