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释放强劲信心 中国经济给世界吃下“定心丸”
多国人士表示,中国政府在应对此次疫情时及时采取了稳定经济的举措,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不会因为疫情而停止。
世界关注中国发展,中国提振世界信心。连日来,面对这场严峻的疫情防控斗争考验,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持续引来世界广泛关注。“有关工作正在逐步取得成效,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疫情。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铿锵有力的话语,向世界传递出中国迎难而上的坚定信心。
尽显强劲韧性,为中国经济增添更多正能量。不可否认,疫情之下,我国餐饮、旅游、电影等服务消费行业冲击明显。但与之同时,也使得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十分活跃。可以说,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各类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发展一飞冲天。比如,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的总规模为31.3万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为34.8%。更重要的是,我国网民基数极为庞大,这是我国新经济形态最丰美肥沃的土壤,也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希望与未来所在。再者,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及完整且富有弹性的产业链,经济增长具有强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作为经济发展的偶发冲击事件,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诚如专家指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总量约占全球的16%,新增GDP约占全球的30%,疫情改变不了我国经济增长中所拥有的各类优势,也延缓不了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节奏步伐,更扭转不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也表示,“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提振企业信心,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暖色调。应对疫情、恢复经济,最终靠的是企业信心。面对疫情考验挑战,围绕企业在用工、能源供应、融资、产业链配套等方面的困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推出确保重点企业用工、关爱重点地区劳动者等6个方面的扶持就业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保障项目办理不断档。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支持性电价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及就业创业人员开展一系列补助,推行不见面审批,助力小微企业共克时艰;设立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提前兑现普惠性政策和2019年度企业表彰金额,并制定专项支持政策……从国家到地方,一条条实质性的政策举措全力引导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企业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尽快复工复产。无庸置疑,这些举措有利于消除和缓解疫情负面影响,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对历经挑战的中国经济而言,眼前的考验终归是暂时的。而举国上下同心战“疫”的背后,更是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向好的信心。正如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所说,疫情会短期影响中国经济,但中国终将战胜疫情。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风雨无阻向前进,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大的中国经济,有信心迎难而上、行稳致远。
作者: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