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慢车承载着希望体现铁路为民情怀
近日,在央视主持人大赛9进6的舞台上,参赛选手姚轶滨走进四川大凉山,采访坚守大凉山23年的彝族列车长阿西阿呷,带回了“小慢车”的故事。
2020年春运如约而至。春运期间,铁路适应旅客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继续开好普速列车和81对公益性“慢火车”,统筹兼顾非客流集中方向列车开行,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人民群众春运出行提供便利,“慢火车”,他们是大山深处人民走向外面世界的一道桥梁,他们承载着沿线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25年不涨价,铁路为民初心不变,5633/4次列车是一列穿梭于四川大凉山中的绿皮火车,它在当地人口中有一个亲切的外号“小慢车”,全程只有353公里,高铁一个多小时能跑完的路程,它却需要跑上整整9个小时。但是与高铁票价相比,它依然沿袭着1995年的票价标准,最低只要2块钱,全程也仅需25块5毛,除此之外,货物上车不另收费。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逐年提升,但大山里的“小慢车”坚守“初心”,将党的扶贫惠农政策与偏远地区的百姓联系起来,让每一个人都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公益的温情。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高铁时代的“慢火车”满载为民情怀,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老百姓干实事,急民所想,解民所难,是铁路部门执政为民的生动诠释,站站停靠的“慢火车”演绎着铁路部门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
纵使高铁风驰电掣,驰骋九州四海,但在快起来的时代,也需要慢下来的人文关怀。公益“慢火车”载着人们对脱贫的殷切期望,,承载着当地来百姓脱贫致富的重任,更体现着铁路为民服务的情怀。
(文/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