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会】华龙两江评:期待更多服务资源成为“劳动者港湾”
环卫工人、保安保洁员、快递小哥等劳动者,由于工作地点分散,工作环境和条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普遍存在喝水难、热饭难、歇脚难、如厕难等问题。今年重庆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劳动者港湾”,让劳动者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饭凉能加热。如何进一步把“劳动者港湾”资源与群众需求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服务劳动者?这成为会内会外热议的一大话题。
据了解,2018年7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宣布正式启动“劳动者港湾”建设工作, 其目的是为户外劳动者提供贴心便捷的服务,倡导社会各界尊重和关怀户外劳动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2018年8月1日,建行重庆市分行首批15个网点的“劳动者港湾”揭牌亮相并对社会公众开放,为山城劳动人民送上了最有温度的关爱。截至去年12月,建行重庆市分行“劳动者港湾”已覆盖全部280个网点,对外开放卫生间198个,累计服务人次达269万,港湾App累计注册用户45万户,成为了关怀户外劳动者的一大品牌。
建行开放共享自身资源,打造“劳动者港湾”,主动为劳动者歇脚停靠提供便利场所和贴心服务,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关爱,彰显了新时代新金融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在笔者看来,建设“劳动者港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这项工作的肯定和褒奖,也是鼓励和倡导更多社会力量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放共享自身资源,为户外劳动者以及其他有需求的社会公众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与服务,让广大劳动者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劳动者港湾”虽然只是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的“一角”,但这种开放共享资源的服务理念与特色做法是值得借鉴复制的。开放共享服务资源,虽然会给行业、企业增添一定成本,但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更能树立良好的口碑,对行业、企业品牌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现在,每当提起“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人们都会不约而同想到建行的“劳动者港湾”。
关爱劳动者的温度,体现城市文明的程度。建设“劳动者港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方面,对于建行系统来说,需要进一步把自身服务资源与群众需求结合在一起,打造一系列“特色港湾”,升级“劳动者港湾”,持续为社会大众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另一方面,对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来说,也应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服务资源优势,打造更多的“劳动者港湾”,合力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像“劳动者港湾”这样的精细服务。
作者: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