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会】华龙两江评:补齐短板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脱贫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重庆两会】华龙两江评:补齐短板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01-14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动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深度贫困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如何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此,重庆日报特邀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确保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和人民的庄重承诺,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脱贫的效果好不好,有没有“水分”,关键要看精准脱贫是否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从去年春节到4月,重庆组织动员了20万名干部,两轮次全覆盖走访困难群众,全面摸清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以及安全饮水方面的底数,其中,动态排查发现的5155个“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全部解决。

毋须讳言,尽管重庆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的同时,仍存在一些短板,也要注意因“断炊”而返贫,还有一些群众有思想上的懈怠,能力上的欠缺,需要后续的扶贫措施去解决等,更需要我们不打折扣、没有退路,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做好这三个引导:

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脱贫攻坚,贫困户是主体,要让贫困户,要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消除“穷自在”的消极心态,把事事求诸于人转为先求诸于己,积极通过辛勤劳动和自身努力改变命运,以激发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营造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

引导贫困乡村做好产业发展和培育,拓宽脱贫路子。要在脱贫攻坚中要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造血”投入,尤其是要加大送项目、送科技到农村。正视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做到符合产业项目发展需求,规划先行、科学论证,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既体现乡村特点,也彰显特色产业,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扶真贫、真扶贫,进一步统一思想,积极化解村干部扶贫“松口气”的懈怠情绪,把村干部队伍建设好,通过集中轮训和示范培训引领,提升村干部的扶贫理论和管理水平,让这个本乡本土的“领头雁”队伍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熟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村干部,全力以赴投身脱贫攻坚和一线,和贫困群众一起埋头苦干实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脱贫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作者:齐易敖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重庆两会】华龙两江评:补齐短板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2020-01-14 18:55:56 来源: 0 条评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动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深度贫困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如何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此,重庆日报特邀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确保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和人民的庄重承诺,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脱贫的效果好不好,有没有“水分”,关键要看精准脱贫是否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从去年春节到4月,重庆组织动员了20万名干部,两轮次全覆盖走访困难群众,全面摸清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以及安全饮水方面的底数,其中,动态排查发现的5155个“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全部解决。

毋须讳言,尽管重庆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的同时,仍存在一些短板,也要注意因“断炊”而返贫,还有一些群众有思想上的懈怠,能力上的欠缺,需要后续的扶贫措施去解决等,更需要我们不打折扣、没有退路,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做好这三个引导:

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脱贫攻坚,贫困户是主体,要让贫困户,要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消除“穷自在”的消极心态,把事事求诸于人转为先求诸于己,积极通过辛勤劳动和自身努力改变命运,以激发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营造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

引导贫困乡村做好产业发展和培育,拓宽脱贫路子。要在脱贫攻坚中要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造血”投入,尤其是要加大送项目、送科技到农村。正视脱贫攻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做到符合产业项目发展需求,规划先行、科学论证,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既体现乡村特点,也彰显特色产业,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扶真贫、真扶贫,进一步统一思想,积极化解村干部扶贫“松口气”的懈怠情绪,把村干部队伍建设好,通过集中轮训和示范培训引领,提升村干部的扶贫理论和管理水平,让这个本乡本土的“领头雁”队伍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熟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村干部,全力以赴投身脱贫攻坚和一线,和贫困群众一起埋头苦干实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脱贫奔小康的磅礴力量。

作者:齐易敖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