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丨莫让人性的冷漠伤害了善意
近日,医生张红和肖占祥在飞机上用嘴帮老人吸尿的新闻引发热议。在一些网友感动至极之时,质疑作秀的声音也扑面而来。对此,张红医生回应道,吸尿风险太大,作秀性价比太低,巴菲特都不会干。

青年说丨莫让人性的冷漠伤害了善意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11-29

近日,医生张红和肖占祥在飞机上用嘴帮老人吸尿的新闻引发热议。在一些网友感动至极之时,质疑作秀的声音也扑面而来。对此,张红医生回应道,吸尿风险太大,作秀性价比太低,巴菲特都不会干。

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当好人好事出现在眼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感动敬佩,而是下意识地怀疑事件的真实性。“好人作秀”的质疑之声像一盆冷水,不仅来得快,而且试图泼灭点赞者的感动之心。网友不禁大呼“这年头,做好人太难了”。两位医生的救人事件真的是作秀吗?这样的质疑真的合适吗?

纵观事件本身,吸尿救人听上去是多么让人震惊的一件事。在书本和影视剧里,关于嘴和尿液的“亲密接触”,大多处于被困沙漠或者灾害中的生死存亡时刻。为了救人吸尿,是如此的“耸人听闻”。按常规思维听上去不大可能,所以有人就下意识觉得医生纯粹地救人不可能,接着推测出是在“作秀”。在当时的情况下,飞机上医疗设备和救治空间有限,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再耽搁时间。此外,整个救治时间长达近四十分钟,医生还存在着感染疾病的风险。不结合客观因素判断事件的情况,而是主观简单断定“好人作秀”,是否太简单粗暴了些呢?

诚然,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业职责所在。但是,医生在自己出差途中救人,不仅仅是在践行自己的职业道德,更体现出医者仁心和个人善良的本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被如此被称颂的主要原因。出现善人善事,第一反应不是认同和赞扬,而是怀疑,体现的是质疑者心胸的狭隘和态度的冷漠。

近年来,“好人”故意作秀的现象确实存在,哗众取宠的行为一次次消耗着公众的善意和感动。例如小女孩给中暑晕倒的环卫工人撑伞,事后发现是被策划的卖伞广告。“狼来了”的声音听多了,人们的信任也就不自信了。这些为了博取眼球出名的人,以不务实的态度,不断的冲击着信任的防线。在网络时代,信息五花八门、真假难辨,保持一颗敢于质疑的心当然很重要。但是,质疑应该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而不能捕风捉影,主观臆断。理智的质疑可以帮助肃清社会风气,而没有证据就发声,不仅会混淆视听,更会扰乱社会公序良俗。冷漠心理,诱发盲目的质疑和指责。这些声音多了,做好事需要的勇气也就多了。愿意做好事和想做好事的人,在行动之前还得估计一下自己将要面临的“讨伐”,更重要的是消耗做善事的那点动力。久而久之,“冷漠的看客”越来越多,好人反而越来越少了。

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应该架构在信任和善良等优良的品格之上。对好人好事发出的质疑,就像是善意的“制冷剂”,它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做好事的动力和勇气,已经有太多的,诸如“老人该不该扶”、“要不要给弱势群体让座”等问题的出现,一遍又一遍地拷问着人心。

在善意面临质疑的同时,依旧有很多人站出来反驳。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终究还是好人多。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去看待好人好事,不仅是对心存善良的人的回报,也是对更多人行善事的鼓励。当做好事也变成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时,社会也就更美好了。

文/杨银华 重庆大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青年说丨莫让人性的冷漠伤害了善意

2019-11-29 23:54:20 来源: 0 条评论

近日,医生张红和肖占祥在飞机上用嘴帮老人吸尿的新闻引发热议。在一些网友感动至极之时,质疑作秀的声音也扑面而来。对此,张红医生回应道,吸尿风险太大,作秀性价比太低,巴菲特都不会干。

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当好人好事出现在眼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感动敬佩,而是下意识地怀疑事件的真实性。“好人作秀”的质疑之声像一盆冷水,不仅来得快,而且试图泼灭点赞者的感动之心。网友不禁大呼“这年头,做好人太难了”。两位医生的救人事件真的是作秀吗?这样的质疑真的合适吗?

纵观事件本身,吸尿救人听上去是多么让人震惊的一件事。在书本和影视剧里,关于嘴和尿液的“亲密接触”,大多处于被困沙漠或者灾害中的生死存亡时刻。为了救人吸尿,是如此的“耸人听闻”。按常规思维听上去不大可能,所以有人就下意识觉得医生纯粹地救人不可能,接着推测出是在“作秀”。在当时的情况下,飞机上医疗设备和救治空间有限,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再耽搁时间。此外,整个救治时间长达近四十分钟,医生还存在着感染疾病的风险。不结合客观因素判断事件的情况,而是主观简单断定“好人作秀”,是否太简单粗暴了些呢?

诚然,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业职责所在。但是,医生在自己出差途中救人,不仅仅是在践行自己的职业道德,更体现出医者仁心和个人善良的本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被如此被称颂的主要原因。出现善人善事,第一反应不是认同和赞扬,而是怀疑,体现的是质疑者心胸的狭隘和态度的冷漠。

近年来,“好人”故意作秀的现象确实存在,哗众取宠的行为一次次消耗着公众的善意和感动。例如小女孩给中暑晕倒的环卫工人撑伞,事后发现是被策划的卖伞广告。“狼来了”的声音听多了,人们的信任也就不自信了。这些为了博取眼球出名的人,以不务实的态度,不断的冲击着信任的防线。在网络时代,信息五花八门、真假难辨,保持一颗敢于质疑的心当然很重要。但是,质疑应该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而不能捕风捉影,主观臆断。理智的质疑可以帮助肃清社会风气,而没有证据就发声,不仅会混淆视听,更会扰乱社会公序良俗。冷漠心理,诱发盲目的质疑和指责。这些声音多了,做好事需要的勇气也就多了。愿意做好事和想做好事的人,在行动之前还得估计一下自己将要面临的“讨伐”,更重要的是消耗做善事的那点动力。久而久之,“冷漠的看客”越来越多,好人反而越来越少了。

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应该架构在信任和善良等优良的品格之上。对好人好事发出的质疑,就像是善意的“制冷剂”,它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做好事的动力和勇气,已经有太多的,诸如“老人该不该扶”、“要不要给弱势群体让座”等问题的出现,一遍又一遍地拷问着人心。

在善意面临质疑的同时,依旧有很多人站出来反驳。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终究还是好人多。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去看待好人好事,不仅是对心存善良的人的回报,也是对更多人行善事的鼓励。当做好事也变成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时,社会也就更美好了。

文/杨银华 重庆大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傲寒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