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进垃圾分类,全民共建生态中国

​科学推进垃圾分类,全民共建生态中国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6-07

这是一件人人身边的小事,也是一件关系社会文明水平的大事,还是一件影响中国绿色发展转型的实事。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一场化垃圾分类为全民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行垃圾分类、共建美好家园,其根本目的就是以此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不断增进群众的民生福祉。这是对党“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诠释,还生动体现“生态中国”的核心价值追求。

科学推进实施垃圾分类,有利城乡人居环境整体改善,是改变居民生活习惯、提升城乡文明素养重要抓手。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政府+企业+市民”三位一体机制,各级政府作为垃圾分类引导者,应作好群众全民参与的组织发动、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完善督促检查,并因地制宜健全规章制度。企业则应落实“垃圾减负”主体责任,既要从源头上减少生产性、消费性垃圾来源,又要积极履行垃圾分类职责。广大城乡居民群众要体现“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人人动手、一起上阵,从一张废纸、一节旧电池、一包餐余垃圾开始垃圾分类,让“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归位”。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推进垃圾分类,让人民群众共享循环经济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垃圾分类处理既是新型城市化发展低碳经济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客观需求。以城乡均衡一体化发展入手,在城乡道路、水利、居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设计中,融入垃圾分类和低碳经济理念;从方便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出发,添置完善城乡居民垃圾分类设施,统筹安排对城乡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让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的生态环境,既不能出现“垃圾围城”,也不能发生“垃圾围村”;从垃圾产生到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逐步实现“户分类、村(社区)收集、乡镇(街道)转运、区县集中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机制,让垃圾分类成为发展城乡低碳循环经济的新动力。

科学推进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让“参与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文明新风尚。城乡居民在享用便利生活同时,生产或制造了生活垃圾;人民群众有同享美好生活的权利,更有协力推进垃圾分类的义务。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和推进垃圾分类,有利普及垃圾处理知识、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在身体力行参与垃圾分类当中,不断增强城乡生活环境日益改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生态美好生活的获得感与安全感。在新时代倡导“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全民参与改造城乡环境、提升生态品质、同享幸福生活,推动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汇聚磅礴力量共建美丽生态中国!

文/渝西锋光(荣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科学推进垃圾分类,全民共建生态中国

2019-06-07 15:11:28 来源: 0 条评论

这是一件人人身边的小事,也是一件关系社会文明水平的大事,还是一件影响中国绿色发展转型的实事。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一场化垃圾分类为全民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行垃圾分类、共建美好家园,其根本目的就是以此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不断增进群众的民生福祉。这是对党“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诠释,还生动体现“生态中国”的核心价值追求。

科学推进实施垃圾分类,有利城乡人居环境整体改善,是改变居民生活习惯、提升城乡文明素养重要抓手。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政府+企业+市民”三位一体机制,各级政府作为垃圾分类引导者,应作好群众全民参与的组织发动、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完善督促检查,并因地制宜健全规章制度。企业则应落实“垃圾减负”主体责任,既要从源头上减少生产性、消费性垃圾来源,又要积极履行垃圾分类职责。广大城乡居民群众要体现“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人人动手、一起上阵,从一张废纸、一节旧电池、一包餐余垃圾开始垃圾分类,让“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归位”。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推进垃圾分类,让人民群众共享循环经济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垃圾分类处理既是新型城市化发展低碳经济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客观需求。以城乡均衡一体化发展入手,在城乡道路、水利、居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设计中,融入垃圾分类和低碳经济理念;从方便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出发,添置完善城乡居民垃圾分类设施,统筹安排对城乡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让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的生态环境,既不能出现“垃圾围城”,也不能发生“垃圾围村”;从垃圾产生到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逐步实现“户分类、村(社区)收集、乡镇(街道)转运、区县集中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机制,让垃圾分类成为发展城乡低碳循环经济的新动力。

科学推进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让“参与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文明新风尚。城乡居民在享用便利生活同时,生产或制造了生活垃圾;人民群众有同享美好生活的权利,更有协力推进垃圾分类的义务。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和推进垃圾分类,有利普及垃圾处理知识、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在身体力行参与垃圾分类当中,不断增强城乡生活环境日益改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生态美好生活的获得感与安全感。在新时代倡导“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全民参与改造城乡环境、提升生态品质、同享幸福生活,推动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汇聚磅礴力量共建美丽生态中国!

文/渝西锋光(荣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