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网聚·网络旺年】驱散“年味淡了”焦虑 年轻人理当做出改变

薛建成
新年要来了,街道上的行人陡然多了起来,大包小包购置年货的景象四处可见,新年的钟声已经隐约能够听到,漫天飞舞的烟花仿佛在眼前浮现。此时此刻,在外奋斗打拼一年的游子心中唱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旋律,克服重重困难、不辞辛劳地踏上了回家征程,只为过个团圆年。
过年,是中国人割舍不下的情绪,也是每个人都心驰神往的重大节令。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却发出这样的感叹:年味越来越淡,这恐怕是当代人不得不面对的“狄更斯之叹”:这既是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物质相对充裕的时代,也是年味逐渐淡化、亲情悄然淡薄的时代。

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触:虽然家人团聚,空间距离拉近了,却因交流变少,心里距离的“鸿沟”更大更宽了。昔日,家人欢聚一堂,共同动手操办年夜饭,盯着电视机看春晚,大年初一早早爬起来包饺子等过年必备“节目”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在两个月前抢先在酒店订年夜饭,围坐一圈却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各玩各的,甚至在麻将桌上度过新年假期……
年味,既是每个人都希望体会到的,也是家人团聚、欢歌笑语中透射出的独特韵味,虽说不清道不明,却有着真切的感受。我们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的同时,却又有几人为此做出努力呢?这恐怕是所有人必须面对的“情感考题”。
面对年味淡化,我们不能单纯归咎于生活的快节奏,更不应该责怪物质条件的改善,更多的还是要从自身改变做起,这既简单易行又效果极佳。
笔者倒是建议,年轻人首先应该做出改变,不能单纯以给亲人带多少新年礼物、给多少压岁钱来衡量亲情的轻重。当务之急是,放下手中的智能手机,多陪父母子女聊聊天,听父母唠叨生活的琐事,与家人一起操办年夜饭,带他们去走亲访友……总之,表达亲情因人而异,但须切记:有些是用钱能够解决的,但仅凭钱是肯定解决不了的,更重要的还是那颗看重亲情的心、重视家庭的意,如此,足矣。
“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作家冯骥才对年味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我们为何不去“按图索骥”,通过自己的精心策划,为家人营造一个更加想和快乐的新年呢?与其感叹“年味淡了”,倒不如迅速行动起来,与家人一道过一个更有意义、更值得铭记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