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高培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宏观调控体系布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12-25

  【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高培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宏观调控体系布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十九大之后我们在经济工作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且把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设和宏观调控完善融合在一起。如果说它是一个新任务新部署,那就是围绕建设有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来进行宏观调控体系的布局。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思想的一条主线就是党和国家领导经济工作的理念、思想、战略上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则集中体现在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深刻变化上。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涉及到宏观调控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完善宏观调控;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包括宏观调控在内的若干方面的根本要求。

  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在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十九大之后,或在进入新时代之后是大不同于以往的。例如,我们有三方面的概括:一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二是新发展理念;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我们一一列数这三方面的关键词的时候,必须注意并且时刻警醒自己的是,新常态是相对于旧常态而言的,新发展理念是区别于旧发展理念而言的,当讲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它直接针对的是需求管理政策。

  概括起来,在十九大之后,或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变化凝结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分析的视角。如何判断经济形势变化,是解决对经济形势变化怎么看的问题,这个怎么看在十八大以来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极其深刻的变化。在以往我们讨论经济形势的时候,所采用的分析视角,要么是周期性要素,要么是总量性因素,人们会把它理解为供求总量平衡当中的一个总量性因素的变化。但是当今天概括经济形势面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根源是重大的结构性失衡所导致的经济循环不畅,主要是供给侧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当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跟着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分析视角显然不能停留于周期性因素和总量性因素的分析,必须由周期性因素和总量性因素延伸到结构性因素,延伸到供给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第二,发展理念。当我们提到新发展理念的时候不仅讲的是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而且要从抽象的发展理念延伸到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上。现在这个具体的发展目标集中表现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这样一种发展,这种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高培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宏观调控体系布局

  第三,政策主线。我们以往的宏观调控的政策主线概括起来就是立足需求侧,紧盯需求总量进行对冲性的逆向调节。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时候我们着眼于扩大需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时候我们着眼于压缩需求,它追求的是一种短期稳定。而今天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相对于以往的需求管理,它更多强调要立足于供给侧,因为是结构调整,而非总量调节,它瞄准的是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这是第三个变化。

  第四,施策机制。我们怎么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怎么把宏观调控的目标落到实处,在以往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政策安排问题,主要限于政策层面的调整。政策区别于改革最大的不同点,它主要瞄准的是短期的安排,而非长期的制度调整。而今天在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它的根本途径是放在改革上的,而不限于政策层面的调整。因此,以改革的办法突破体制机制性的障碍,以推进各种基础性的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别于以往的需求管理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以上四个方面的变化应当说是非常显著的,在过去五年当中是逐步地演化到今天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将持续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当我们谈到这四个方面变化的时候,我们不妨以2016年为基础举几个现实的例子。

  比如,积极财政政策。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说积极财政政策的趋向不变,它究竟在新时代所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我们可以立刻想到从1998年之后每当提到“积极”的时候,我们是把它等同于扩张的,大家总是习惯于按照以往的思维惯式去解读。必须意识到它和过去的理解是有很大变化的,因为我们主攻方向已经转化到了结构性调整上,我们着力点、着重点的变化就说明,今天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和过去那样单纯的致力于需求总量扩张的积极财政政策大不相同了,必须站在供给侧的角度,站在结构性调整的角度去理解积极财政政策。

  又比如,投资。我们都知道投资是积极财政政策一个重要引擎,在过去启用投资作为宏观调控政策主要依托的时候,我们瞄准的是总量刺激,致力于如何增加支出,如何拉动和扩张需求。但是,在十九大和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围绕投资的论述都提到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当把投资和优化供给结构拼接在一起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它省略掉的、漏掉的是投资对拉动需求的那样一种关键性作用。究竟投资主要干的是什么事情?瞄准的是什么样的目标?我们是能够体会到的。

  【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高培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宏观调控体系布局

  再比如,赤字。到积极财政政策必然涉及到赤字,赤字的规模多大,增量多少,占GDP的比重怎样,历来是讨论的一个目标。在以往,我们常常认为,为了拉动需求,可以不惜扩大赤字,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也可以不惜扩大赤字。但是在今天面对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这样一条主线,面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样一场排名第一的攻坚战,赤字的多少就不再是那样的考量了,而要把如何防范、化解由财政赤字引发的经济的、金融的风险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因此,3%这样一个财政赤字的控制线在今年没有被突破,明年更不能被突破。我们要对3%这样一个控制线心存敬畏,守住底线。

  第四个例子,减税降费。提到减税降费的时候大家普遍都很欢迎,但是今天的减税减费和以往的减税减费具有大不相同的表现,为什么呢?因为以往讲到减税降费的时候,瞄准的是扩大需求,如何通过减税降费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需求是减税降费的主要目的。而今天的减税降费瞄准的是什么呢?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站在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的角度讲,减税降费的财源支撑,就不能是增列赤字,不能是增发国债,而要和政府支出的削减、税费结构的调整联系在一起。因为如果以赤字的方式去支撑减税降费的话,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政府融资方式的替代,而这种融资方式的替代最终不会降低企业的成本,反而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因为债终归要还,即便债可以不还,可以通过发行置换债的办法长期累积下去,其中的债务利息总是躲不掉的,逃不掉的,因而这样一种减税降费和去年和以往的减税降费就有很大的区别了。

  进入新时代之后,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理念、思想、战略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是要全面地转变理念、思想和战略。不能照搬以往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今天的经济形势,不能照搬以往的经济理念来看待今天的经济政策,甚至不能照搬以往的思维路径来执行今天的宏观经济政策。因此,我们要明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进入新时代之前的经济环境,要理解我们现在面对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给之间的矛盾而不是以往那样一种矛盾表述,明确我们现在着力推进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而不是以往的需求管理以及相对粗旷的、追求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系,我们现在努力追求的目标是更好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简单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对于今天宏观调控体系的布局和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发生并且正在经历的变化,我们就会别有一番新的见解。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7年12月21日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新时代新经济”上的演讲内容整理,并经作者修改审定)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高培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宏观调控体系布局

2017-12-25 15:47:19 来源: 0 条评论

  【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高培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宏观调控体系布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十九大之后我们在经济工作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且把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设和宏观调控完善融合在一起。如果说它是一个新任务新部署,那就是围绕建设有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来进行宏观调控体系的布局。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思想的一条主线就是党和国家领导经济工作的理念、思想、战略上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则集中体现在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深刻变化上。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涉及到宏观调控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完善宏观调控;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包括宏观调控在内的若干方面的根本要求。

  我们应该意识到,现在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十九大之后,或在进入新时代之后是大不同于以往的。例如,我们有三方面的概括:一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二是新发展理念;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我们一一列数这三方面的关键词的时候,必须注意并且时刻警醒自己的是,新常态是相对于旧常态而言的,新发展理念是区别于旧发展理念而言的,当讲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它直接针对的是需求管理政策。

  概括起来,在十九大之后,或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变化凝结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分析的视角。如何判断经济形势变化,是解决对经济形势变化怎么看的问题,这个怎么看在十八大以来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极其深刻的变化。在以往我们讨论经济形势的时候,所采用的分析视角,要么是周期性要素,要么是总量性因素,人们会把它理解为供求总量平衡当中的一个总量性因素的变化。但是当今天概括经济形势面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根源是重大的结构性失衡所导致的经济循环不畅,主要是供给侧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当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跟着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分析视角显然不能停留于周期性因素和总量性因素的分析,必须由周期性因素和总量性因素延伸到结构性因素,延伸到供给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第二,发展理念。当我们提到新发展理念的时候不仅讲的是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而且要从抽象的发展理念延伸到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上。现在这个具体的发展目标集中表现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是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这样一种发展,这种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高培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宏观调控体系布局

  第三,政策主线。我们以往的宏观调控的政策主线概括起来就是立足需求侧,紧盯需求总量进行对冲性的逆向调节。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时候我们着眼于扩大需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时候我们着眼于压缩需求,它追求的是一种短期稳定。而今天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相对于以往的需求管理,它更多强调要立足于供给侧,因为是结构调整,而非总量调节,它瞄准的是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这是第三个变化。

  第四,施策机制。我们怎么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怎么把宏观调控的目标落到实处,在以往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政策安排问题,主要限于政策层面的调整。政策区别于改革最大的不同点,它主要瞄准的是短期的安排,而非长期的制度调整。而今天在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它的根本途径是放在改革上的,而不限于政策层面的调整。因此,以改革的办法突破体制机制性的障碍,以推进各种基础性的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别于以往的需求管理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以上四个方面的变化应当说是非常显著的,在过去五年当中是逐步地演化到今天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将持续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当我们谈到这四个方面变化的时候,我们不妨以2016年为基础举几个现实的例子。

  比如,积极财政政策。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说积极财政政策的趋向不变,它究竟在新时代所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我们可以立刻想到从1998年之后每当提到“积极”的时候,我们是把它等同于扩张的,大家总是习惯于按照以往的思维惯式去解读。必须意识到它和过去的理解是有很大变化的,因为我们主攻方向已经转化到了结构性调整上,我们着力点、着重点的变化就说明,今天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和过去那样单纯的致力于需求总量扩张的积极财政政策大不相同了,必须站在供给侧的角度,站在结构性调整的角度去理解积极财政政策。

  又比如,投资。我们都知道投资是积极财政政策一个重要引擎,在过去启用投资作为宏观调控政策主要依托的时候,我们瞄准的是总量刺激,致力于如何增加支出,如何拉动和扩张需求。但是,在十九大和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围绕投资的论述都提到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当把投资和优化供给结构拼接在一起的时候,人们会注意到,它省略掉的、漏掉的是投资对拉动需求的那样一种关键性作用。究竟投资主要干的是什么事情?瞄准的是什么样的目标?我们是能够体会到的。

  【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高培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宏观调控体系布局

  再比如,赤字。到积极财政政策必然涉及到赤字,赤字的规模多大,增量多少,占GDP的比重怎样,历来是讨论的一个目标。在以往,我们常常认为,为了拉动需求,可以不惜扩大赤字,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也可以不惜扩大赤字。但是在今天面对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这样一条主线,面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样一场排名第一的攻坚战,赤字的多少就不再是那样的考量了,而要把如何防范、化解由财政赤字引发的经济的、金融的风险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因此,3%这样一个财政赤字的控制线在今年没有被突破,明年更不能被突破。我们要对3%这样一个控制线心存敬畏,守住底线。

  第四个例子,减税降费。提到减税降费的时候大家普遍都很欢迎,但是今天的减税减费和以往的减税减费具有大不相同的表现,为什么呢?因为以往讲到减税降费的时候,瞄准的是扩大需求,如何通过减税降费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需求是减税降费的主要目的。而今天的减税降费瞄准的是什么呢?是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站在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的角度讲,减税降费的财源支撑,就不能是增列赤字,不能是增发国债,而要和政府支出的削减、税费结构的调整联系在一起。因为如果以赤字的方式去支撑减税降费的话,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政府融资方式的替代,而这种融资方式的替代最终不会降低企业的成本,反而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因为债终归要还,即便债可以不还,可以通过发行置换债的办法长期累积下去,其中的债务利息总是躲不掉的,逃不掉的,因而这样一种减税降费和去年和以往的减税降费就有很大的区别了。

  进入新时代之后,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理念、思想、战略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是要全面地转变理念、思想和战略。不能照搬以往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今天的经济形势,不能照搬以往的经济理念来看待今天的经济政策,甚至不能照搬以往的思维路径来执行今天的宏观经济政策。因此,我们要明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进入新时代之前的经济环境,要理解我们现在面对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给之间的矛盾而不是以往那样一种矛盾表述,明确我们现在着力推进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而不是以往的需求管理以及相对粗旷的、追求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系,我们现在努力追求的目标是更好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简单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对于今天宏观调控体系的布局和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发生并且正在经历的变化,我们就会别有一番新的见解。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7年12月21日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新时代新经济”上的演讲内容整理,并经作者修改审定)

[责任编辑: 王祥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