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一个工薪族理解的“不平衡不充分”
作者:杨光志
中央宣讲团在重庆宣讲十九大精神,在说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进行了分析和宣讲,也让我这个工薪族,有了比较明白的理解,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渴望。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个渐变的转化,想想这些年我们的新常态,我们不断调结构,调增速,转型升级,强调生态,强调可持续,其实就对应着这个渐变。用大白话来理解,我觉得就是四句话:
一是,从总量到结构了。经济体量堆头不小了,现在得调结构了,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了,要选优了。
二是,从温饱到小康了。从能够生存到活得美好了,从追求效率到兼顾公平了,从“允许部分人先富”到“共同富裕”了,饼子做大了,果实收进屋了,这物质财富的分配如何更合理,就成为重点了。
三是,从将就到讲究了。以前填肚子,卡路里足够能续命就成;现在,要追求色香味俱全了,对服务、文化和环境这方面的软需求相对上升了,除了果腹,除了安身立命,我们还要追求文明根基与精神家园了。
四是,从增收到增优了。增收,是荷包有钱;增优,概念就宽泛得多了,总的来讲,就是美好生活需要,环境,分配,法治,健康,教育,住房……必须要平衡、要充分。
目前我们的四个全面、脱贫攻坚战、大国崛起、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全都是冲着解决这个“不平衡不充分”去的。
这个“不平衡不充分”解决了,类似笔者这样的工薪族,就可以成为衣食有余可以向往美好生活编织辉煌梦想的一拨人。
这种向往,这种编织,都有什么样的指标呢?我觉得,有首歌就将这些指标确定得比较具体,2014年春晚,黄渤唱的那首歌,《我的要求不算高》,歌词里面就有不少实实在在的“小目标”:
八十平米的小窝、孩子能顺利上大学、毕业就有好工作、每天上下班很畅通、没有早晚交通高峰、天天去户外做运动、看蔚蓝的天空、我能挣钱我还有时间、去巴黎纽约阿尔卑斯山、养老生病不差钱、有政府来买单。生意都要讲诚信、作孽都会有报应、食品安全吃的放心、贷款十年就能还清、人民币很坚挺、老百姓腰板很硬、社会相对很公平……
看看,里面涉及到住房、教育、就业、交通、环境、休闲、旅游、养老、医保、社保、经营、法治、食品安全、金融等等,真实而质朴的想法里,写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期待。无疑,接下来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和政策措施,都将更加进一步地围绕着老百姓的这些小目标来,而我们工薪族自身,也得拿出人生出彩的状态,勤劳苦干,兢兢业业、创业创新,奉公守法,与祖国一起,向前冲,冲向幸福,冲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