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卖不出去的葡萄如何让你“转身”?网友:终于知道为什么了

作者:杨光志
7月26日,晴空万里,走在重庆九龙坡区西彭镇真武宫村,可以看到各种经济作物绿意盎然,尤其村里的各个葡萄园,一片忙碌景象,成熟的葡萄被一抢而空。这样火爆的场面,是真武宫村火红日子的一个缩影。当地正探索新路子,让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
一抢而空,果农最爱这种场景了,尤其是鲜果,怕的是卖不出去,烂在枝头,坏在地里,砸在手上,这一年收成也就泡汤。你可能不知道,以前,这里也有过滞销的情况。

卖不出去,无非是这几个原因
“以前,我们的葡萄都是以传统销售为主,客人来摘,我们就卖,客人不来,就没有别的销售渠道。”当地的农场主向权说,有时因为卖不出去,好端端的葡萄只能烂在园子里,哪个看了都觉得可惜。
卖不出去,让人心痛,这类消息并不乏见。小编发现,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类:

葡萄卖不出去原因一:交通不便

葡萄卖不出去原因二:天气影响

葡萄卖不出去原因三:不懂销售
做到这几点,葡萄让你“转身”
1
电商指路,让市民买得方便。
一个二维码把葡萄卖到全国各地。重庆九龙坡区西彭镇党委书记李锡智说,“在这里,每个农场都有专属二维码。市民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网上和农场对接,购买水果。凡是扫描二维码进行销售的,可以优惠20%。”
2
土地流转,让农民参与积极性变高。
村民姜元碧就有5亩土地流转给了农场。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后,每年可以拿到数千元补偿款;自己在葡萄园打工,这块年收入有近两万元。而以前,她每年就靠种土豆、玉米养家糊口,年收入不到1万元。 啥叫获得感看得见,账一算便清楚了。
3
产业留人,让农户在家门口把钱赚。
之前异地打工,挣到些钱养家糊口,但却得承担背井离乡之苦,亲情牵挂之忧。现在,我就在家门口挣钱,不比沿海挣得少,还能顺便把家照顾了,促进家庭和谐,我不种,我的地转给你种,每年赚补偿款、你农场主种了,可帮我解决就业,我有固定收入,然后,我还可搭车开农家乐,也成为整个观光旅游休闲农业的一个小老板,如此这般,留住了外出打工者。
4
农业结合观光旅游,还拉动别的消费。
在农场主带动下,真武宫村人不再满足于单纯销售水果,他们瞄准乡村旅游市场,开始发展起鲜果采摘休闲游,还推出葡萄采摘节等系列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前往游玩。村里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村民从中看到商机,开起农家乐。
5
技术保障,提升品质让水果卖得起价钱。
请来农技人员,结对子帮扶,保产品质量,防治病虫害,科学施肥等,农户收入也随之提高……

啥叫可持续发展,这就是!
看,开网店,搞网上交易,农民玩电子商务,一点不比城里人差。传统销售,靠客人来摘,或摆个篮篮在路边叫卖,遇有车过路,就销售一丢丢,这种老旧销售方式,完全支撑不起规模农业订单农业了,现在是从“田间”转到“指尖”,产品多从网上走,送进来,运出去,丰富立体的大物流格局,打破销售瓶颈。
显然,先要转变发展理念,让天地变宽,在此基础上,还要防短板,哪一块有缺失,就可能将其他方面的努力白费。

真武宫村的“美丽乡村”实践,稳扎稳打,真正推动“三农”的现代化转型。其有价值溢出效应,譬如,改变村容村貌,推动环境的综合整治,促进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譬如,完善村里的福利制度,真武宫村全体村民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全都由村集体买单,标准为每年每位村民100元左右。还譬如,促进村务公开,村民可以在家里就查看村集体财务动向,进行实时监督,等等。
真武宫村的“美丽乡村”实践,显然就妥妥地体现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可谓是领时风之先,以民生为要,发现科学发展规律,打造契约规则,擎起一面环境友好型发展之旗帜。其结果是,村民、农场主、村集体三方共赢,实现正向良性循环,啥叫可持续发展,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