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大数据显示 铁路服务换回报
作者:胡婷芬
据媒体报道,今年端午节,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4358.5万人次,同比增加321.4万人次,增长8.0%,再创历史新高。
铁路负债前行,客运能力提升势在必行。近年,随着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进行,铁路大量资金投入建设,导致铁路运营资不抵债。再加上全国经济大环境变化,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大幅减少,以及铁路货运市场化格局没有完全形成,导致在市场化运输中,缺乏竞争力,铁路货运收入大幅下滑,导致曾经全靠货运唱主角的铁路部门收入雪上加霜。曾经有货运可依赖的铁路客运不得不被推到了市场大潮的最前沿。
客运铁肩担重任,强化服务赢得市场。铁路客运唱运输主角,可以说是时代的选择。多年来,铁路运输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存在方便、舒适、快捷、安全等诸多优点,最重要的是票价低廉,倍受社会民众的青睐。因此一票难求以及运力不足成了铁路客运的难题。
在今天,上面这些难题也是铁路发展的机遇和动力。铁路部门抓住机遇,从服务质量和运力扩展两方面进行升级,为旅客提供更好的乘车环境。在服务质量上,这几年相继提出了“待旅客如亲人”、“三个出行”和“平安、有序、温馨”等服务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从服务礼仪、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在硬件设施上,铁路部门为解决一票难求,增加运送量。这个增加除了最大限度提供运行车辆列数,在高铁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还用速度来提高车辆开行率。比如普速列车从成都到重庆需要十几个小时,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单位时间内,高铁就可以往返多趟,运达数倍于普速列车的旅客,较大缓解一票难求,赢得旅客的出行选择。
铁路客运今非昔比。铁路客运的变化可以说是质的变化。想当年坐火车,排队几天几夜买不到票,买到票上车全靠体力拼命挤,挤上车还在看运气能否走得了,走了还不知车上会发生什么意外。那个时代,严重超载列车无法开行,被强行赶下车的旅客不在少数。而拥挤的车厢引发的旅途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从买票到进站到上车乘坐,可以说是一路难。
现在不一样了。众多旅客从近几年乘车体验可以感觉到,铁路服务一直在从走得了走得好方面不断改善。增加代售点、电话订票、网络购票改善了购票环境,车站绿色通道、母婴候车室等爱心服务的设置、以及车上重点旅客的帮扶等,都是为了让旅客愉快候车、轻松上车,安全到家,铁路客运运输数量的增加就是预料之中。
我们再来回顾下出行火爆的2017年端午节,全国铁路运送旅客增加到4358.5万,而在2009年端午节,铁路运送旅客在2000万左右。这些大数据都可以看到,铁路客运运量在一路上升,这是在因经济环境变化、旅客出行量增加基础上,铁路部门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为民众提供良好乘车环境体验,所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