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景区游客多 文明旅游成新风
本报讯(记者 徐朝政 文/图)文明旅游,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5月1日,天气晴好,黔江区芭拉胡景区游人如织。记者在景区大门以及各景点看见,一张张文明宣传标语特别醒目,游客买票、游玩整齐有序,整个景区秩序井然。
“把垃圾带走,把美德留下”,“景区环境,人人爱护”,“请不要乱丢垃圾”……记者漫步在芭拉胡景区,文明安全提示语随处可见,另外,景区的安全设施、厕所配套、停车位配置等已经较为完善。
本报曾经多次就芭拉胡景区的环境卫生曝光,如今不少游客表示,近段时间以来,芭拉胡景区越来越受到各大媒体关注,景区的垃圾箱多了,卫生死角少了,不文明行为也少了。
“芭拉胡的环境和以前比起来,有了明显的改善。”重庆游客王先生告诉记者,景区建设最关键的环节是软件设施建设,如今芭拉胡景区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跟上了,游客玩得很舒心。
芭拉胡景区奇峰怪石、峡谷风光奇峻,但曾经很多游客安全意识淡漠,攀岩石、翻栏杆等危险动作屡屡发生。如今,在芭拉胡景区的危险地段都有警示标语,在玻璃栈道出入口,都有工作人员对游客反复宣讲安全游览。工作人员说:“节前、节中我们都对栈道进行检查和维护,对峡谷岩石进行排危,确保景区安全。”
记者了解到,芭拉胡景区安排志愿者在各个重要节点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向游客发放文明旅游提示语、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文明旅游宣传资料。
濯水花田,五一靓装迎游客。记者看到,部分花卉已经更换完毕,品种包括三色堇、矮牵牛、石竹、一串红、金盏菊、孔雀草等,其中矮牵牛、一串红为新增品种。记者看见,虽然花草惹人,但没有游客去乱采乱摘。
“在濯水景区,游客不仅能够领略到自然风光,还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古镇的诚信文化。”区旅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濯水的“天理良心”文化展览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建设了“天之道、地之理、良之民、心之诚”四个版块,通过展示性、互动性、参与性的方式,将濯水古镇的历史地理、人文景观展示给游客,并将这个展览馆作为濯水创5A级景区的一个核心文化景点来进行打造。
据了解,各星级饭店、A级景区、旅行社,在大厅、客房、游客中心、门市部等场所,都分别布置了文明旅游宣传资料,提示文明旅游。如今,市民、游客文明旅游意识进一步深化,宣传效果显著。
水市“红军树”、红军树广场和纪念亭,成为了红色旅游景区和红色革命教育、廉政教育基地。另外,该乡还以村规民约和文明礼仪为主,开设便民服务中心、党群连心室、图书阅览室、娱乐室等文化阵地,实施个人礼仪、见面礼仪、公共礼仪的宣传教育和推广,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没想到,这里群众的素质这么高。”在水市乡度假的主城游客周达江由衷感叹,当地的红色文化和乡村旅游无缝结合,游客在赏景的同时,也接受了红色革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