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康教托”结合开创残疾儿童康复新模式
华龙网3月20日13时22分讯 记者从垫江县人民政府网了解到,探索康复新途径。垫江县残联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全县学前残疾儿童和适龄残疾学生家中,了解残疾家庭孩子受教育情况及教育需求。调研发现6岁以后的残疾孩子治疗训练,由于没有国家项目的支撑,许多家庭的残疾孩子康复停滞不前,对教育和康复、托养的需求较大。鉴于此,2015年9月,县残联与县教委携手在兰兰小学探索开展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托教育结合试点工作。经过评估、测评,招收了65名6至15岁智力、肢体、脑瘫儿童入学,65名残疾儿童全托养61名,托养率93.8%。该项目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残疾家庭的负担,更为残疾儿童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扎实基础。
狠抓软硬件建设。为扎实推进“康教托结合”项目,垫江残联先后组织兰兰小学教师赴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重师大、沙坪坝区等地学习0至6岁残疾儿童个性化服务先进经验,联系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提供残疾少年儿童康复与教育阶段应该达到的相关标准或要求,制定了《残疾少年个性化服务标准》《残疾少年个性化服务档案》。完善硬件设施,建设OT综合训练室、认知功能评估训练室、情绪与行为功能干预训练室、心理咨询室、个训室、文化学习教室、室外训练场等,配备了康复训练设备,夯实了康教结合试点项目实验的物质基础。
康教并举两不误。学校为孩子建立了个人档案,根据学生实际,为每一名残疾儿童分别量身制定了《个性化康复学习计划》,运用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渐进性方式推进工作,采取日记录、周小结、月总结、学期评价的方式掌握孩子变化情况。同时运用言语矫治仪、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采用评估入校、集体训练、个训康复、家庭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康教训练,使残疾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听觉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对残疾儿童再次测评,对能适应普通教学的特教生,及时转入普通班学习,逐步做到康复与学习两不误。61名孩子在学校是全托,减轻了家长负担,同时在学校托养期间加强生活康复训练,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多重干预成效显著。经过一年半的探索实践,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明显提升、爱好培养初见成效、听话守纪律意识逐步树立、学习文化知识兴趣得到明显增强。其中11名孩子经过康复训练了回到普通班就读,60名孩子的情绪较为稳定,30名孩子能听指令守纪律,50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进步,18名孩子的穿珠、折纸、开锁等精细动作得到改善。在试点期间,学校编写“生活适应”主题教材2册,聘请了专业康复医师6人,培养了专业化康复教师3名。康教结合项目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学校康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