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璧山区水务局:节水型社会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来源:华龙网2017-03-01

    华龙网3月1日13时40分讯 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改善水环境质量,璧山区坚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突出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管理,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实现“工程节水”。投资10亿元,完成以璧南河大灌区、大沟中型灌区为重点的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有序推进三大基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建设,力争完工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着力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水土流失治理,继续推进水系绿化工程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配合镇街完成水系造林面积2万亩以上。着力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突出民生水利,充分发动群众兴建山坪塘、提灌站、渠道、水池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成各类小型水利建设项目7000余处,新建小型水源工程800余处。

    二是实现“科技节水”。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实施。例如,针对农业这一“用水大户”,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以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滴灌、地面灌溉代替传统的漫灌,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增产新技术。目前,已建成璧北蔬菜基地、璧南苗木基地、璧西水果基地等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共5个,大幅提高了农业节水技术的覆盖面。

    三是实现“结构节水”。节水,不仅仅是拧紧水龙头那么简单,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的理念,以不可逾越的“三条红线”倒逼资源管理和绿色发展的变革,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节水产业。璧山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了生态型、节约型的特色,璧山区委区政府除倾力打造集防洪、排涝、蓄水、灌溉、观赏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璧南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一流的人居环境外,还牢固树立“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理念,提出城市发展一切为水系让路,杜绝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和项目,并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加强节水,强化减排,关停一批高耗水、重污染的落后企业,着力发展低耗水、高附加值产业,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尽量控制用水刚性需求;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50%,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取得实效。

    四是实现“制度节水”。璧山区大力推进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进行节水评估,并要求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稳步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落实超定额取水累进加收水资源费政策;全面加强节水监督管理,对年用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非农业取水大户实现在线监管;健全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投入水土流失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通过实施以上有效措施,目前,璧山区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2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为0.561亿立方米;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928;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为6%以上;城乡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明显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格局已初步形成。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璧山区水务局:节水型社会建设格局初步形成

2017-03-01 15:57:57 来源:华龙网 0 条评论
【摘要】 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改善水环境质量,璧山区坚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突出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管理,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华龙网3月1日13时40分讯 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改善水环境质量,璧山区坚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突出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管理,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实现“工程节水”。投资10亿元,完成以璧南河大灌区、大沟中型灌区为重点的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有序推进三大基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建设,力争完工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着力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强化水土流失治理,继续推进水系绿化工程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配合镇街完成水系造林面积2万亩以上。着力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突出民生水利,充分发动群众兴建山坪塘、提灌站、渠道、水池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成各类小型水利建设项目7000余处,新建小型水源工程800余处。

    二是实现“科技节水”。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实施。例如,针对农业这一“用水大户”,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以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滴灌、地面灌溉代替传统的漫灌,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增产新技术。目前,已建成璧北蔬菜基地、璧南苗木基地、璧西水果基地等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共5个,大幅提高了农业节水技术的覆盖面。

    三是实现“结构节水”。节水,不仅仅是拧紧水龙头那么简单,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的理念,以不可逾越的“三条红线”倒逼资源管理和绿色发展的变革,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节水产业。璧山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了生态型、节约型的特色,璧山区委区政府除倾力打造集防洪、排涝、蓄水、灌溉、观赏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璧南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一流的人居环境外,还牢固树立“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理念,提出城市发展一切为水系让路,杜绝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和项目,并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加强节水,强化减排,关停一批高耗水、重污染的落后企业,着力发展低耗水、高附加值产业,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尽量控制用水刚性需求;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50%,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取得实效。

    四是实现“制度节水”。璧山区大力推进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进行节水评估,并要求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稳步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落实超定额取水累进加收水资源费政策;全面加强节水监督管理,对年用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非农业取水大户实现在线监管;健全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投入水土流失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库区及其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通过实施以上有效措施,目前,璧山区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2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为0.561亿立方米;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928;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为6%以上;城乡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明显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格局已初步形成。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华小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